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行者智慧国学与传统文化
普贤道直接从心性入手 一即一切觉悟快

普贤道直接从心性入手 一即一切觉悟快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08:49 被阅读4次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华严包括所有法门,特别强调普贤道,与一般讲的道,区别很大。一般讲的 菩提心、菩提道、菩萨道是佛法中根本因素,要弄清楚。如什么叫菩提道,什么叫菩萨道,不能弄清楚,就没有入门。

    怎样行普贤道,要对它有足够的认识,普贤道是从一佛乘立场讲,不是从权乘、一般实乘的立场讲。

    一,只要讲普贤,一切都是真的。真的讲常乐我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普贤境界,起心动念无不是普贤大行,这里是普光明殿,在一起的人都是菩萨同行善知识,这前提先建立起来。

    二,一即是一切,一是整体的一,牵涉很广。从自身为主,别人为客为宾,主伴圆融。一是具足一切的一。法界无尽缘起,整个法界,重重无尽。你会影响到别人,别人影响别人,一直影响下去。不好影响一直影响下去,果报不得了;好的,福报不得了。我宁一点恶,也不做,一点善也做。

    一行一切行,一即是一切。修一佛乘,能很快觉悟,就是这个原因。正思维会导引你到正确的目标。大乘,讲六度万行;中乘,讲十二因缘;小乘,是四谛苦集灭道修行法,与普贤乘修行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佛教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讲苦集灭道,发展出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讲很多戒条。修行要领,展开来就是37道品,消灭见思惑。前面五停心观,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对治五种心过,五个要修一个,才能修37道品,成就阿罗汉。

    第二、佛法往前前进,重新整合。37道品进一步浓缩,就是闻思修,戒定慧,三学三慧定案了,此为部派佛法中级阶段。

    戒定慧又展开,变成六度。从而扩张,由小乘到中乘,转入大乘,就成为六度万行,四无量心,四摄心,境界相当广泛,修行比原始的时候更复杂了。由繁而简是发展过程,由简而繁也是发展过程,后来看时,混成一团,怎样修行,都弄不出来了。

    第三、到了唐朝就很乱了。我们的祖师大德整理出了义经、不了义经,发展两个方向。

    一是按照原始经典,进行判教,发挥出天台四教,华严五教,从经典上下功夫的。

    二是从修行上下功夫,把六度万行浓缩,怎样使心不起念,念不生,不生不灭,抓住要领,从这里下手。不要太多闲家具,唯一念不起,不生不灭就是涅盘,这是一佛乘,直接谈心性。

    行门就走这一条路,一千多年就是走这一条路。如何使念不起,有没有找到,不是凭嘴说的,必须从37道,或从三学三慧解释,或从六度万行解释过来念不起。不是的话,都是邪说,不是正法。一定要懂得它实际上的思想发展过程。古代不立文字,都饱读诗书。

    这是正思维带来的,一个正思维能使我们具足一切。“一个念不起就是不生,一个不生就是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涅盘解脱”,很简单的,但是这句话给一定没有办法解脱,因你不正思维。正思维不一定照这样讲,有所悟,一定讲自己那一套。

    我们能不能掌握这一点,透过正思维,划繁为简,既能约分,也能扩分,由简为繁,也对。会正思维,能约分,也能扩分,如善财童子透过正思维修行,很殊胜的,不可思议的。

    听了法,回去写,用功讨论,是要自己深化,在内心里深耕,刻在心坎里,才有可能解脱。这是自己了生死的部分!(海云师演华严,圆明心要14.3)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智慧识人性!相遇皆是缘,生命大欢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贤道直接从心性入手 一即一切觉悟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tj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