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风靡神州万人空巷,还记得吧。那时候,电视机还是黑白的,还要凭票购买,拥有者不多。为了观看,人们早早地提了板凳椅子提前占座。尤其是当那片头曲一响起,赶路的驻足,斗殴的住手,小偷停了伸手掏包作业,做买卖的忘记了收钱……歌名家喻户晓,叫《万里长城永不倒》,录之于次供温习。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万里长城永不倒
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
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霍元甲》大获成功,原因很多,但我以为至少有一半应归功于这首粤语歌曲。歌词简练雄劲,旋律高亢激越,具有超强的民族主义煽动魔力!万里长城永不倒,一种不证自明的信仰,一种万众一心的狂热,像狂风骤雨,像惊涛骇浪,所向披靡,覆盖所有质疑与思考。
还是念中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就讲过:早在狼烟四起的战国时期,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就不约而同地书写出了长城的零星片段,后来经秦始皇连缀,以及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前朝后代的加工润色,直至明朝万历年间,历时2000余年,投入100代生命,方才完成这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的煌煌巨著。
死去的专家,活着的学者,无不对它众口一词地赞美歌颂,都喜欢娓娓动听地述说它的漫漫历史,或者语重心长地宣讲它的精神:什么勤劳啦,什么智慧啦,什么民族的凝聚啦,什么民族的象征啦,什么酷爱和平的见证啦……于是和大家一样,跟着顶礼膜拜崇敬万分,跟着感动,跟着骄傲,跟着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弄得自己热血沸腾热泪滚滚,恨不得一头撞死在伟大长城的脚下,让自己卑微的鲜血染红至高无上的长城,哪怕只能染红一块砖也行啊。
然而有一天,我这份强烈的崇拜激情海潮般退去,心潮澎湃渐渐被理智平息。怎么退去怎么平息的?记不得了。也许是因为失恋吧,也许是遭遇到人生的乖谬异常吧,反正就开始了对长城的重新阅读以及反思。在平静的阅读中,在撇开成见的思索里,我生出了许多孩子般的天真疑问。万里长城怎么会永远不倒呢?这不符合马恩列斯毛的思想啊!
六国长城,为什么没有挡住秦国并不高明的的远交近攻,竟那么不堪一击?更令我大生疑惑的是:自己亲自证实了长城不堪一击的秦始皇,为什么一统天下之后,还要连贯北边长城期望它防御匈奴的南侵?当然,也许他认为六国长城草草施工,没能集中力量办好大事,是层层管理人员回扣吃得过多的豆腐渣工程吧。可是,集历朝历代之大成的明朝长城应该是铜墙铁壁了吧,然而为什么也还是没能挡住清军入关呢?
正在这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位现代诗人描述长城的诗句,“您引以为骄傲的长城,像小孩堆砌的积木,怎能抵挡外人的铁马金戈”。本来我是不喜欢诗人的,总认为诗人都是些夸夸其谈的喜欢说梦话的家伙,但这位诗人的这几句倒像有些意味儿,引起了我的注意。嗯,长城的伟大举世公认早有定论,咋会伟大得如此这般的幼稚啊?莫非修建长城,有着其它不为人知的隐秘动机,否则,怎么说得过去?
这些疑问一搁就是很多年。直到我搬了新家,教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如何开防盗门的时候,才豁然开朗了。我演示了一遍,让女儿练习了几遍,然后把手持钥匙的女儿关在门外,忽然灵机一动,开玩笑说:“这下你进不来啦。”没想到女儿回答说:“但是,你也出不来啦。”呵呵,绝对的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当你把别人关在门外的时候,也把自己关在了门内嘛。
是的,长城这扇世界上最大的防盗门,虽然难以阻挡外敌入侵,但它是不是成功地把国民关在了门内啊?对了,它的功能或许就是对内的。有了它,家丑就外扬不了。有了它,免去了外人干涉内政的烦扰。有了它,就可以有效地阻止叛臣贼子的出逃。有了它,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家天下嘛!对于一个专制恒久的国度,这样的一扇防盗门不是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吗?
由此,终于理解卡夫卡的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了,他说:中国老百姓虽然“竭尽全力去理解领导者的指令;但一旦到达某种程度,就要适可而止……”被剥夺了独立思考权力的百姓,只能按照最高统治者传达下来的精神,理解他们正在修建的长城。可怜的百姓,一心以为修筑长城就是保家卫国,哪里知道却是亲手筑建自己的牢狱呢。事实上正是如此,长城不断修补完善的过程,就是越来越专制越来越闭关锁国的黑暗历史啊!
历史上没有修补过长城的朝代屈指可数,唐朝便是其中之一。百姓休养生息各得其所,社会各个方面长足进步,还需要长城来围住大家么?民富则国强,那些年年来朝岁岁来贡,唯恐落后的周边国家,谁敢举兵犯颜以卵击石呢。也正是这政通人和宽裕自由的时代,老百姓才忆苦思甜地创作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
冬天来了,孟姜女万里送寒衣,千呼万唤,却找不到丈夫范喜良,悲天恸地地哭开,长城为之崩裂,现出了范喜良的尸骸,绝望的孟姜女啊,以投海自尽表达了一个弱女子对横征暴敛的专制统治的反抗。很遗憾,我不能把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说叙述得生动一些悲情一些。
但我确实喜欢这个传说,虽然它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帮助我们读出了长城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我们听到了那不屈不挠的来自最底层的民间老百姓的声音。相比之下,面对长城这部煌煌巨著,我们用纳税人的钞票供养起来的专家和学者们,有几个不是有意无意地鹦鹉学舌混淆视听啊!学谁的舌?学那些发号施令建筑和修补长城的大人们的舌。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一代又一代受奴役遭压迫的民众,醮着血泪写就的万里长城啊!谁能想到那些冠冕堂皇、光彩夺目的漂亮字眼背后,竟然是血肉模糊、如此不堪的残酷意蕴啊!
单单是因为痴情的孟姜女,我这一辈子也不打算游长城了,我不怕什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批评,何况被“防火墙”时时刻刻包围着的我们,哪有游览长城的闲心和雅兴呢?“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啊!但是,我坚信,但凡是墙,再高的墙,再长的墙,再牢不可破的墙,也高不过、长不过、牢不过柏林墙……
网友评论
这破墙撑到了现在,至少还要撑到下一代😂😂
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