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一缕情丝 图 / 网络
这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看到“蓝颜”这两个字,瞬间又勾起了柳茵尘封已久的回忆——
九十年代初期,流行第四类感情的存在,那就是所谓的“蓝颜知己”。
蓝颜知己,也叫碳粉知己,是一个与女性在精神上独立、灵魂上平等,并能够达成深刻共鸣的男性朋友。由于男女的特殊性,被誉为一种游离于亲情、爱情、友情之外的“第四类感情”。
有时候人们有些话有些事没法去跟身边的人去说。而网络给不相识的两个人提供了诉说、释放、沟通的平台。
曾自学过一段心理学,好奇心也特别强,所以柳茵绝对是一个喜欢倾听且又善于启发、安慰对方的绝好的聆听者。她愿意接受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社交圈的所有信息。
电脑还是奢侈品的年代,柳茵毫不吝啬的购置了一台不错的电脑。由于网络传达信息之快,让她很享受和沉迷于网络。
柳茵在单位上倒班,闲暇时间有空就上网聊天。
有一天她对父亲说:爸爸,我聊了一个美国网友。
父亲说:呵呵,看你能的,还能聊下美国网友!
看着父亲表示怀疑的眼神和笑容,柳茵着急的说:真的,真的,我不骗你。我们聊的可好了。让我了解了好多美国那边的情况。还谈到政治方面的话题呢!
搞了一辈子行政的父亲,对政治话题特别敏感,一听说“政治”两个字,立马问道:你说说看。
看父亲对她的话产生生了兴趣,便滔滔不绝起来:
这几天汶川地震,中央一声号令,物资、人力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去支援。他说这只有在共产党一党治天下的中国才能办到。在美国,官方不可以采取行政命令手段,只能采用动员那些有钱人捐款做慈善的方式募集资金……

其实,他们早已是无话不说的网友,拿当时比较流行的叫法,就叫做“蓝颜知己”!
与其说他是柳茵的“蓝颜知己”,倒不如说柳茵是他的“红粉知己”。因为,他不曾问过、柳茵也不曾说过关于她的一切。而他却告诉了柳茵所有的一切:
他和妻子是插队知青,可以说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返城后,他进了X城一个相当不错的国企,当了技术员。而妻子赶上招生制度改革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省级医院当大夫。
结婚后不久就有了个可爱的男孩。作为技术工收入不错,妻贤子承欢。他们过的很幸福,也很甜蜜。
八十年代,国有体制改革风起云涌。他的厂子改制,一夜之间他失业了。
作为一个男人,养家糊口是家庭和社会赋予的责任。作为插队多年的知青,青春年华都是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度过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只学会了种地。进厂后学的技术也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种。下岗后,到处找工作,还是一无所获。
他的头低的越来越低。兜里没钱,说话都硬气不起来。孩子想吃零食,居然掏不出钱。
慢慢的,他没有了做男人的底气。家里的生活气息也越来越让他感到压抑。妻子忙完工作,下班有她的三朋四友去聚会、聊天,他只能独守空房,或四处游荡。孩子则被妻子送到了外婆家,有时候几天见不上孩子一面,他也没有颜面去面对她的父母。
妻子最后成了他见面的陌生人。当他准备提出分手的时候,妻子抢先提出了离婚。孩子由她抚养,不需要他出抚养费,也不准许他再见孩子。听起来很苛刻,也很残忍,但他只能答应,他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
他的QQ地址栏写的美国。作为虚拟的网络,柳茵对填写的信息从没有当过真。因为她自己还填的首尔呢。
那时候网络交流就像查户口,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单位等等。刚开始认识,互加好友的时候,他问柳茵在哪,柳茵如实回答在X城。柳茵问他在哪,他说太巧了,他家也在X城,现在人在美国。柳茵笑了笑。他说真的,柳茵又笑了笑,真想回他一句,我还在首尔呢,别把我看成崇洋媚外的主了!
聊到后来,聊到一定时候,他们从文字上升语音聊天。再后来他要求亮视频,柳茵拒绝了,他说:你不想视频没有关系,我给你亮视频。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让你相信我是在美国,让你也看看美国的星空而已。
他继续说他的故事,柳茵继续当个好听众。
在X城实在混不下去了,他选择了去美国。他没说,柳茵始终也没问过,他是如何去的美国。柳茵只是听着他娓娓道来,从不打断他的话。
讨论到人权问题,讨论到民主问题,讨论到平等问题,他都会一五一十的给柳茵介绍美国那边的情况。
他佩服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全民号召力,比如就像前面说的汶川地震。但也从不否认美国国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平等关系和我们国内存在的不完美和瑕疵。
他说他的老板拥有上千名给他跑运输的司机。平易近人,言语随和,经常在他们司机中间谈笑风生,和其他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不像国内来个领导,前呼后拥的。
美国穿好穿坏,没有人会另眼相看,不像回到国内以貌取人,有些甚至“狗眼看人低”。这期间他回过一次x城,明显感觉进了商场后营业员相对于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的眼神和热情度之间的巨大差别。
……
他们聊的很投机。从政治到经济,从三观的认识见解到以后的理想和打算等等。从相识的缘分到熟悉的知己。
就在汶川地震刚过的那些日子,他们还针对少数抢劫救灾物资的行为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有一天,他说最近准备回X城一趟。柳茵问是想念家乡了,还是想孩子了。他说前妻通过朋友联系到他,忽然打来越洋电话。
柳茵问那她来电话找你……找你想复婚?
他说他们离婚不久她就和仰慕她已久的同学结婚了。而且过的很好。这么多年,儿子很听他母亲的话,坚决不认他这个父亲,他也只好作罢。说到感情,真的已经荡然无存,如同陌路人一般。
原来前妻告诉他,儿子有女朋友了。听说美国方面规定他在那边有绿卡,按照直系亲属关系,两个孩子结婚以后可以申请去美国,并且拿绿卡定居。现在流行出国热,想让他帮忙把两个孩子签到美国去。
柳茵问他咋想,他说他正在考虑之中,并征询她的意见。
她缓缓告诉他说:过去的已经过去,已成为了历史。时过境迁,往事如烟,随风而散。毕竟血浓于水,有儿子这个纽带,亲情断不了,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能帮孩子一把就帮吧。
又过了几天,他告诉柳茵,他想通了。最近准备回国,按程序办理一下孩子出国的有关手续。
当时他说回X城后联系,把多年以来的朋友见上一面,柳茵回答的比较勉强。毕竟从未和陌生的网友见过面。
后来,防震工作进入一级准备状态,工作也比较忙,柳茵也就很少上网。再后来,柳茵的QQ号被盗,他们就失去了联系。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柳茵想起曾经的过往,有时候默默的在想:也许在你心里我只是个匆匆的过客,是你烦闷寂寞时打发时间倾诉的好听众,但是你凄苦的爱情故事在我心中却一直流淌着。从你的话语里我可以感受到,你是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人。
也许有一天有个陌生的头像在闪动,那就是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