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心做教育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教育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浅谈杜威教育思想对苏霍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浅谈杜威教育思想对苏霍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14:11 被阅读65次
365/83

一、概述。

杜威是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提倡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即“从做中学”。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引领了美国教育,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声誉。1916年,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很快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并被奉为教育杰作。1923年,杜威到苏联学校去考察、参观,对苏联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杜威成名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已经出生,苏氏热爱教育,非常重视阅读,广泛研读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经典著作。虽然苏氏并不全部认同杜威的教育思想(如能力训练,思考本身——交集点也能引发疑问)但他并不排斥杜威的“做中学”的优点,比如劳动教育,思维课等。杜威反对灌输知识,提倡学生的主动求知,苏氏也反对填鸭式教育,主张创造性劳动。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很好地阐释了教育上的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二、原因分析。

杜威批判地继承了西方教育史上流行的各种观点,并提出了他的教育主张及实施条件和手段,其中有很多地方都被苏氏继承并发扬。

1.斯宾塞的“预备说”。杜威认为,如果把对未来的预备当成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儿童就会缺乏原动力,容易拖延,需要奖惩等外力控制,学习方法也千篇一律,不能顾及儿童个性。“预备说”强行把成人所需的知识灌输给缺乏理解的儿童。灌输意味着学生没有认知欲望,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苦役。杜威主张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可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当下生命丰盈了,未来也不会差。苏氏也重视儿童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引导儿童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用来丰富儿童当下的精神生活。

2.黑格尔和福禄培尔的“展开说”。杜威认为理性过于抽象,儿童对材料不感兴趣等,所以,“展开说”看似强调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灌输。苏氏重视学习的智力背景,通过阅读、直观性等手段,让学生进入思维敏感、随时准备接纳的状态。

3.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赫尔巴特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呼吁不能只教书而不育人。杜威认为行和知识良好的伴侣,方法就是“从做中学”。杜威还强调预设主张教材与教法有机结合,同时,也对不可预料的东西给予充分重视,注重求知过程中的现场生成,主张老师和学生的个人经验的参与,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苏氏也很重视备课,并作出各种预设。同时,苏氏也反对不顾学生思维的变化而固执地沿着课前预设一条道走到黑。无论预设多么周详,也无法完全预测瞬息万变的复杂现场。所以,最好的方法总是由当时具体情境来决定,一定要根据学生当下的思维状况,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

4.“复演”论。在生理上,杜威承认遗传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提倡创造环境发挥儿童的禀赋,让其潜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本领。教育就是让儿童少走弯路。在文化上,杜威认为前人的经验不是标准而是资源(否则,就可能灌输知识)。只有在被用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知识才能转化成信念。历史是今天的历史,知古鉴今,只为了理解当下生活的意义和责任。苏氏认为遗传为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他特别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和智力背景的差异,并给予个别对待。苏氏也反对死记硬背,从不让学生单纯地复述知识。苏氏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只有在进入认知循环的时候,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5.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杜威提倡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促进儿童天赋的发展。同时,杜威也强调社会(学校)应该成为教育的组织和执行机构,要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儿童促进个性的发展。苏氏充分考虑儿童自身条件,在学校创设了各种学校工厂、活动室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力争在精神领域为每一个孩子打开一扇窗。

总之,在辨析别人教育观点的基础上,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净化的有选择的生活),教育即成长(养成习惯),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除了它自身,教育并无目的。因此,他反对外部强加的教育目的,反对灌输和死记硬背。不调动儿童内在动力而填鸭般的灌输知识,就如让盲人看东西,强按着马头硬让它饮水,不能激发儿童自动求知的本性,只能改变外在行为,不能成为内在信念。死记硬背只能培养书呆子。因此,教育不是老师告诉学生怎么做,强迫儿童去背诵一些知识或符号,而是让儿童背诵书本中解放出来。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能够根据活动结果来调整制以后的活动。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天性。如果从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教育,为了解决内心的困惑,儿童就想学,好学,学习就成为积极和自觉的行为。学习成为一种主动作业,儿童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理解当下的生活。这种教育才是真实的、生动活泼的,而不是流于表面或残害心智。苏氏也反对外力控制,反对机械重复、死抠课本等,主张教育要利用儿童的天性,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智力背景),要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等。苏氏说:“我的目的是要努力做到,使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发展,丰富他的智慧。我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当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生机蓬勃的智力生活。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给教师的建议》第269页)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浅谈杜威教育思想对苏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ly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