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保卫童年
童年还有什么秘密吗?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无论如何,童年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童年就如一条河,那些无忧无虑的身影随波而去,再也不会回来。很多时候,童年对我们是模糊的,就仿佛一幅画被蒙上了一层薄纱,我们只是觉得它美好和难忘,却未曾发现童年有何秘密。蒙台梭利,这位集医生、医学博士、教育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在20世纪之初就将童年的秘密为我们倾情呈现。这对于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帮助。正如作者所言:“探寻儿童的秘密就像挖金子一样,它可以挖掘出人类精神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发现儿童——正视童年的价值
儿童每天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吗?为何还需要我们发现呢?这难道不是个可笑的问题吗?其实,儿童每天都在那里,可是,我们却没有深入了解他们、发现他们?我们眼中的他们是那么弱小无知,让人怜悯,我们总是以先入为主的成人观念看待他们,他们生活在我们成人世界的角落里,作为一个物件被摆放在那里。成人的观念导致了对儿童的无知和无视,进而导致了成人错误的行为,所以,我们有必要发现儿童,正视儿童的价值。
从生理学方面看,儿童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儿童的成长需要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这个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特点,但每个阶段又不是相互割裂的,并且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他们虽然孤弱,但是他们蕴藏着勃勃生机。这种潜伏着的生命力量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步呈现出来。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具有两种本能:一种是主导本能,一种是工作本能。主导本能是活动、特性和适应环境的源泉;工作本能是儿童构造自己的物种特征。
从心理学方面看,儿童不仅作为肉体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胚胎,儿童的精神深深的潜藏,他们的内在灵魂存在秘密。儿童的心理是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他吸收的过程,吸收的东西对他的一生发生重要的影响。当其自主吸收的过程被成人抑制或阻断,便发生了心理畸变,而且心理畸变互相影响,发散开来,引起儿童功能性失调,如果不及时察觉,会伴随儿童一生。因此,儿童时代导致的疾病往往是最严重的,最难治愈的。儿童时代是疾病孵化的温床,成人最明显的疾病,都在儿童时代有所反应。
从社会学方面看,童年是在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解开童年的秘密就拯救了成人,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童年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儿童个体,更深刻地影响到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城市、每个国家。蒙台梭利认为:社会有愧于儿童。这种观点在今日依然是那么新鲜,确实,我们在关注儿童方面做得还不够,比如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还不够好,比如为儿童提供的服务设施还不健全,比如还常常发生各种虐童和拐卖儿童事件,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成人社会没有真正重视童年的价值。
从教育学方面看,儿童被认为是教育的对象,他们被认为是空洞苍白的,需要我们去填满;他们被看做孤弱无活力的,需要成人帮助;他们被看做缺乏精神引导的某种东西,需要不断的给以指导,所以产生了灌输、强制、轻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建立在以儿童为主体上,关注的也仅是眼前那个孤立的个体,并没有把眼光放到儿童的整个童年来关照。关于童年的研究应成为发展教育的逻辑起点,并对当下的教育进行反观和批判。
二、理解儿童——走进儿童的心灵
仅仅发现儿童显然是不够的,成人应该走进儿童心灵,与他们平等对话,进而理解他们。许多时候,功利性的心态让成人失去了了解儿童的耐心,并没有细致地探究儿童行为背后的内在含义和心理根源,进而时常发生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冲突。蒙台梭利认为,这种冲突主要由成人而起,这种冲突会压抑儿童的自发活动,对儿童纯洁心理状态造成创伤。这种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可以在人的一生中无限地扩展。为此,成人应该主动去理解儿童,试着走进儿童心灵。
一是理解儿童的“任性”。儿童的“任性”有时让成人很头疼,成人有时无能为力。由于其原因不明,就被冠以“任性”的标签。“任性”是儿童抗争的表现,多发生在儿童的敏感期。儿童拥有内在的活力,当他在征服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任性”。另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儿童敏感期的许多行为都有其原因,需要我们去探究,只有解开这些秘密,才能与儿童和谐相处。
二是理解儿童的节奏。儿童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有时,成人并不理解,往往用功利性的态度去审视他们,比如,成人经常认为儿童做的许多事都是无用的,他们做事时是那么笨拙。成人总是根据“最大效益法则”去衡量儿童的行动,没有意识到儿童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成长。另一方面,成人的防御心理使成人总是避免让儿童扰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并不只是一种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它几乎就像一个人的体形,是一个人的一种内在特征,所以置儿童于不顾或将儿童生拉硬拽到成人的节奏都是不可取的。打破儿童的节奏就是揠苗助长。
三是理解儿童的本能。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具有两种本能:一种是主导本能,一种是工作本能。主导本能是活动、特性和适应环境的源泉;工作本能是儿童构造自己的物种特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通过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最重要的发现。在生活中,儿童努力地学习坐立行走、听说读写,他们乐于亲力亲为,他们对未来信心满满,他们从不知疲倦,他们不断地从工作中获得经验和能量。儿童工作的愿望是其本能使然,通过工作,他们形成人格并且构造自己,通过工作他们实现了“实体化”,通过工作他们才成为精神意义上独立的人,通过工作他们成为未来的自己。可以说,成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儿童。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三、解放儿童——放飞儿童的未来
蒙台梭利以人类和儿童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人肃然起敬,她的“儿童是成人之父”的思想及其身体力行的行动力量让我们为之震撼。她的一系列观察和思考,给予当下的我们以深深的启迪。正如她所说的那样,“一个活生生被束缚的人需要得到解放”、“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
一是打造适合儿童的自由环境。教育的要素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还包括教育环境。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为儿童的未来着想,为他们提供积极、快乐、有序的发展环境,满足他们创建自我的需要,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力量,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基础。二是切实减轻儿童的课业负担。今日之社会仍未摆脱课业负担对儿童的戕害,这种戕害不仅发生在学校,还发生在家庭和社会,整个成人社会的浮躁推动了这种问题的发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让儿童的身体痛苦,形成了诸如近视、肥胖、脊椎弯曲等病患,而且让他们对生活厌倦,阻碍了他们各项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更浇灭了他们创造自己、创造未来的熊熊烈火。三是充分尊重儿童的各项权利。不仅从法律上,还是从伦理上,我们对儿童的尊重还是不够。如果不能停止对孩子的轻视和怠慢,就不能实现儿童的真正成长。我们应该视儿童为我们未来生活的命运主宰,尊重儿童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要尊重儿童的个性,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要放下成人的无所不能和傲慢自负的架子,不能把儿童当成一个简单的物件,而要尊重精神意义上的儿童。蒙台梭利引用了日本对儿童的祭礼风俗,日本人会在儿童的墓前放些小石子等东西,以免恶魔拆掉儿童搭建的房子时,用这些石子再重新搭建起自己的房子。我们看到日本人的风俗中有着尊重儿童活动权利的细腻因素,让人感到一丝安慰。
p��<�KJ�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