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和李霞结婚时,俩人都快三十岁了。
他们婚前就有了孩子,结婚六个月后就要生了。关于在哪里生,王君很是纠结了几天。他打听过了,如果在省城生,顺产要六百块钱,在县城生,二百块钱就够了。
初中老师王君,也想着在医疗条件好的省城生。可是,他工作时间不长,没有积蓄。他不想啃老,不想死皮赖脸地让父母给他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就选择了裸婚。就连婚纱照都没有,本来看好了一家,价格都谈好了,六百块钱,回家跟父母一说,父亲站出来反对,说,你不是会照相吗?自己拍就成了,花那冤枉钱干啥!
王君低下头,在心里嘀咕,那婚纱照是自己能拍得了的吗?真是外行。他是听话的孩子,就打消了拍照的念头。李霞知道了缘由,着实恼火,恼火也只有压着。她有心自己拿钱拍照,又怕婆家人看贱她。再说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不能等,她一个农村大龄女青年,能找到王君这种有工作,长相俊朗的男人,实在是不易。躺在床上,她抚摸着日渐隆起的肚皮,使劲擦去溢到眼角的泪水,咬牙切齿地在心里说,你不让我拍婚纱照,我恨你一辈子!
由于是未婚先孕,李霞自觉在婆家低人一等,她扛着大肚子,做饭,做家务,任劳任怨。这天中午,她正在挥汗如雨地在厨房里炒菜,肚子突然一揪,紧接着一扯,疼得她眉头皱在一起,嘴里哎呀了一声。她想坚持着把菜炒好,可是那揪扯一阵紧似一阵,她关了火,扔下锅铲,捂着肚子蹲在地上。
他们家住的是平房,厨房在院子侧面。婆婆和公公在客厅等着吃饭,没有人发现异样。丈夫王君下班回来,看见父母黑着脸,就知道媳妇把饭还没做好,他们等的不耐烦了。
他们家男人是不下厨房的,娶了媳妇就是用来伺候公公婆婆的。李霞的情况特殊,王君不放心,他来到厨房,看见李霞蹲在地上,脸色苍白,噙着眼泪,冷汗在脸上流淌。
李霞看见王君,虚弱地说,我要生了!
王君扶起李霞,走到厨房门口,让李霞坐在台阶上,赶紧地跑去叫车,李霞支撑着走到卧室,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包袱,斜倚在被垛上,等待车来。
一到医院,就进了产房,羊水破了,见红了,宫口开全了,就是生不下来。
折腾了一个小时,李霞精疲力尽,孩子的头就像捉迷藏,忽隐忽现。医生急了,跟李霞说,想想十月怀胎的辛苦,就剩最后冲刺了,豁出去了,使一把劲,就大功告成了。
李霞听话地点着头,憋了口气,开始用力,医生一看见孩子露出黑脑袋,就用助产钳夹住,俩人同时一使劲,孩子出来了。
孩子一出来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在屁股上拍了一巴掌,才发出一声微弱的哭声。李霞问医生,是男孩还是女孩?医生没理她。
婴儿情况不好,医生慌了神,立马给院部打电话,让派救护车送往省城儿童医院。
来到儿童医院,医生是见多了这种婴儿,知道是在小县城生产。厉声批评王君,如今是只让生一个孩子,简直是拿母亲跟孩子的生命当儿戏。医生嘴上批评着王君,手上并未停止,麻利地给婴儿做着各种检查。
检查结束,医生又看了一眼王君,叹口气说,脑袋里有淤血,有可能是脑瘫。王君这时候腿都吓软了,愣愣地看着医生。医生又说,长大了不是傻子就是瘫子。
王君眼泪崩了出来,攥着孩子的小手,一迭声表态,治治治!将来就是傻子瘫子,我也要治!那好,我们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医生面无表情地说。
医生开了住院单子,跟王君说,再看一眼你的孩子,住院期间,你们就不能见面了。王君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孩子,去办住院手续。
王君办好住院手续,交给医生,央求医生一定要好好给孩子治疗,哪怕花再多的钱他都愿意。医生抢白他,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不用你提醒。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这么舍得花钱,当初要是在省城大医院生,也不至于这样吧。
王君从医院出来,眼泪忍不住滂沱而下,他想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哭一场,无奈城市里到处都是人。实在是憋不住,就地蹲下来,不管不顾,旁若无人地嚎啕大哭起来。
哭声凄厉,哀怨,路人有人侧目,有人麻木不仁,医院门口,每天都有悲痛欲绝的病人家属,路人见怪不怪。哭过一阵,心里不那么堵得慌了,这才站起来,媳妇还住在医院里,等着他的消息。他赶紧地往长途汽车站而去。
回到医院,妻子坐在床上,正一把鼻涕 一把眼泪的哭啼。母亲站在旁边,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妻子看见他,在脸上抹了一把,停止了哭泣,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幸亏在省城他大哭一场发泄过了,面对妻子,他强装镇静,笑着说,小家伙一到儿童医院,就睁开眼睛,挥舞着胳膊腿,欢实着呢。医生说,既然来了,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再观察观察。
妻子也跟着露出了笑容,对王君说,快告诉我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问医生,她不告诉我。
王君自豪地说,当然是男孩!
李霞说,我猜也是男孩,小家伙在我肚子里可不老实呢。
李霞又问,儿子的名字定了吗?我知道你起了一页纸的名字呢。
叫王浩森!王君说。
这个名字好,大气,威武,是男孩子的名字。李霞附和着丈夫。
李霞肚子里咕噜叫了一声,她跟丈夫撒着娇说,快给王浩森他娘买饭去,她饿了!
王君诺诺着,你想吃什么,我去买!
一个肉夹馍,一碗油泼面,一碗紫菜粉丝汤!妻子掰着手指头说。
母亲跟出来,对王君说,我给李霞她妈打过电话了,让她来医院伺候李霞,我要上班。再说了,我又不了解李霞,不知道她喜欢吃什么,让她妈照顾她比较合适,她们母女在一起也随意。王君没吭声,母亲不是温柔贤惠的女人,脾气急躁,也不善于做饭,让她伺候月子,实在是难为她。
第二天,李霞母亲就来到了医院,第三天,李霞就出院了。
李霞回到家里,奶水下来了,憋得难受,忍不住就想孩子。王君当初跟她说就住几天,一个星期都过去了,还没把孩子接回来。她隐约觉得孩子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老家,她曾经跟人合伙开过诊所,懂一些医疗知识。
半个月后,王君接回了孩子。孩子胖了,闭着眼睛睡觉,看不出来有啥不对劲的地方,王君心想,也许医生当时是危言耸听,医生嘛,总喜欢把事态说得严重点,也是为了引起病人的重视。
王君这才把孩子的情况跟妻子说了,妻子的眼泪流了下来,埋怨王君,都是你吝惜钱,如果孩子有个好歹,你就用一辈子的悔恨偿还吧!王君安慰李霞,孩子现在不是挺好的吗,也许是误诊了呢。
李霞擦了眼泪,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也希望是一场虚惊。
李霞的奶水因为没有喂孩子,十五天时间,竟然枯竭了。再说了,她怀孕期间,营养跟不上,奶水本来就是又稀又少,根本也不适合给孩子吃。
王君本来就没有积蓄,孩子住院花了五千多块,经济更加的捉襟见肘,给孩子买不起进口奶粉,只好买本地出的廉价奶粉,孩子胃口出奇的好,一袋奶粉三天就喝完了。小家伙一天一个模样。
出院时,大夫跟王君交代过,三个月后,到医院给孩子注射一种促进脑生长的药。孩子过了百天,王君跟李霞抱着孩子来到儿童医院,这种药一次需要注射一个疗程,是一个星期,每天注射结束,再做高压氧舱治疗。
他们没钱住旅店,就借住在王君远房表姐家,好在表姐家离儿童医院不远,走路就去了。王君安排好一切,就回学校了,由李霞每天抱着孩子去做治疗。
胃口好的孩子,大多数长得都很结实。王浩森也不例外,一百多天的孩子,体重都二十多斤了。抱在怀里就跟个铁疙瘩似的。幸亏李霞能吃苦,抱着这个铁疙瘩,毫无怨言。
累李霞不怕,就怕在医院自己要上厕所,交给别人不放心,抱着小孩又很碍事,她只好不喝水,尽量减少上厕所次数。每次进高压氧舱,孩子太小,她必须抱着孩子一起进去做。也不知道正常人频繁地被高压氧,会不会有副作用?这些李霞都顾不上了,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能治好儿子的病就万岁了。
网友评论
愿一切安好!
姐姐晚安!👭🌙🌹
《村行》就是没事村庄里闲逛的流水。不能和姐姐的比?写了一半有陪读妈妈来玩打住了。不知何时能续上?😫😫😫
姐,慢慢更。六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