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受每天写1000字想法
有多少人会被三块钱驯服一生

有多少人会被三块钱驯服一生

作者: 心创社 | 来源:发表于2016-09-13 11:39 被阅读797次

任何事

都会有属于他的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原形,行为又是动机的外显表现。]

——《社会心理学》

前言

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戏打闹,叫声连天。就这样几天过去后,老人实在难以忍受。

但他没有出来对孩子咒骂或吼叫,而是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里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所以这点钱表示对你们谢意,希望你们能经常来玩。”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是可以的,所以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孩子们仍旧来这里玩,但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觉得很愤怒,说“怎么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并且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来这里为他玩了!

老人满意的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读完这个简单的小故事,撩君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究竟这些玩耍的孩子,是在为谁而玩呢?这样的问题,折射到现实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细思极恐啊,用折合约三块人民币的钱,就可以让一个人的乖乖听话了。

- 01 -

-What动机-

故事的真相是什么?

いとう

这个故事主要的聚焦点在孩子的心理上,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因为出于好玩(寻找乐趣的需求)而在老人家门前玩耍,却意外的得到了老人的奖励,于是就更愿意在那里玩耍了。但当老人给予的奖励不断减少后,直到第三天,给予的奖励降到了5分美元,孩子们就愤怒了,便不再在老人家门前玩耍了。

我们可以微妙的发现,在这个小故事中孩子们原来玩耍的初衷,在老人的奖励下已经发生改变,从原来的单纯的觉得好玩,到利益驱使取代乐趣。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变化,其实是跟人的心理动机息息相关的。

人在处事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种心理动机,一种是内部动机,指的是自己对活动本身的注意和兴趣;另一种就是外部动机,指的是对外在的奖励和认同的关注。

孩子们开始本着玩乐的心在老人的门前玩耍,其实就是他们的内部动机,他们在那里玩只是单纯的因为自己玩得开心;

而后来获得老人的奖励后,让他们更愿意在那里玩,这就是被老人诱发的外在动机,孩子们这时的动机就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为自己寻找乐趣慢慢的转变成为奖励而玩;也就是说,在老人家门前玩这件事上,孩子们的心理主导动机已经由内在动机转变成外在动机。

故事中的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我们常常会因为外部事件的干扰而影响到自己的初衷。正是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利益诱因使得我们不在纯粹的去坚持初衷了,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才会显得如此金贵。

- 02 -

-What关系-

被外部动机攻陷的孩子们

いとう

关于动机有所转变与主导动机发生转换的情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相关的实验证明,Deci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外部动机的加入会削弱已经存在的内部动机

由此也产生了关于二者关系的第一种认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是相互对立的,互不形容的。强的外部动机发生作用时,内部动机就会降低。就像故事中老人奖励(外部动机)的加入使孩子自发在门前玩的初衷(内部动机)减弱了一样。

一般来说,外在动机能够攻陷内在动机的,外在事件在自我意识上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效果:

第一是信息性,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为了获得信息而不是受他人控制而且成功的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时,就会产生自主的感觉,但当个体不能专注于信息性的事件时,内在动机水平就会下降。

故事中的孩子,一开始只是为了玩,他们只要专于玩就不会被其他人所干扰,但是当老人的因为他们在这里玩而奖励他们时,孩子们就不再专心于玩了,因为钱对他们的诱惑似乎更大了,他们的初衷开始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所以,虽然他们往后两天还来玩,但是他们不再只是为了玩而玩了。

いとう

第二是控制性,控制性事件对个体产生的是一种压力,会降低自主的感觉。

如果说第一天的25美分只是引诱的信息性事件的话,那么老人第二天再给孩子们每人15美分,就成了削弱他们内在动机的控制性事件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不是“只是为了玩而玩”了,而是“不纯粹的玩耍”了,他们玩的初衷已经完全被老人给的美分所控制。

而对于老人给或是不给美分,都会成为他们需要顾虑的问题,也即一种来自外在事件的压力。

第三就是去动机事件意味着无效事件,经历了去动机性事件的个体会有无胜任力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削弱内部动机。

第三天老人从第一天给孩子们的25美分变成了只给5美分,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去动机事件,即无法再激起他们在那里玩的无效事件。

孩子们从为自己而玩变成了为美分而玩,当来自老人的外部奖励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时,孩子们就不再想玩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内在动机已经彻底被外在动机所攻陷了。

- 03 -

-How成为-

从故事中我们能学会什么

いとう

虽然故事展示给我们的,似乎也印证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互不相容性,外在动机强外在动机就弱。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不是单纯的相互排斥或相互加强的,而是一种共存的关系。

研究表明,外部机制既可能削弱内部动机,也可能对内部动机产生促进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是由外部机制的类型决定的。即只要控制好外部事件的影响力,外部的奖励其实不一定会削弱人的自主意识。

比如,如果老人一开始并不是选择给孩子们美分,这样过厚的奖励,而是换成一种口头赞扬的话,孩子们就不会因为外部奖励的诱惑过大而受它控制,而是保住了自己为了玩耍而玩耍的初衷,并且可以在老人这样适度的口头奖励下,更愿意在那里玩,这就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反作用了。

这故事的启示落到我们身上,其实就是应对外部事件时自我控制的问题。

如果你想做秉持初衷的人,就要打破外界的评价做到理性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动机和目标,不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受他人的随意影响,最后连自己为了谁而玩都不知道。

最后,希望读到这里的每个人,你们的人生,都能玩,玩的愉快,并且你在为了自己而玩。

- 04 -

- End感谢您的阅读-

»Reference

【张剑, & 郭德俊.(2003).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心理科学进展, 11(5),545-550.】

【薛贵, 董奇, 周龙飞, 张华, & 陈传生.(2001).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7(1), 6-11.】

【罗丽芳. (2013).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 42-46.】

-编辑丨樺璃、红猫、LLL、涵叔、Olivia-

本文由互撩原创出品转载请授权

相关文章

  • 有多少人会被三块钱驯服一生

    任何事 都会有属于他的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原形,行为又是动机的外显表现。] ——《社会心理学》 前言 今天给大家带...

  • 忘了记得忘了,放下不代表忘记!

    ​我们存活的一生,有多少人会被记住,又有多少人会被忘记? 有的人固守一段往事,便再不向前。 有人一直在忘记,又一直...

  • 白狐狸

    狐狸说‘只有被驯服的事物,才会被了解’。 小王子问‘怎样才是驯服?’ 狐狸说: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相互不可缺少了...

  • 小王子

    狐狸告诉小王子,只有被驯服的事物,才会被了解。

  • 2017-09-25

    你那么文艺,不像我,俗不可耐。 知道有一天会被淘汰,无从驯服你,你也无从驯服我,即使我多渴望这温柔,愿多停留一分钟...

  • 存在

    有多少人在原地等待? 有多少人在失去生命? 有多少人在把握一生? 有多少人在明白后悔? 有多少人在写下言语? 有多...

  • 跃迁

    首先 在当今时代有三种时代溺水者 第一、无法掌握注意力的人 如果你没有驯服注意力的能力,你的时间和思维会被完全打碎...

  • 请你“驯服”我

    《小王子》里小狐狸和小王子的“驯服”感动了无数的人。 小狐狸说:“只有被驯服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 “那么应当做些...

  • 【看图写故事】再见亦是情

    人的一生会与多少人有交集,或者会与多少人有深深地交集。 家人,是上辈子的缘分,朋友是这辈子的缘分,而爱人,是三辈子...

  • 友人

    我们这一生会有多少人走进我们的生命,有多少人留下痕迹,又有多少人离开。朋友是这一生中除了亲人以外陪伴我们...

网友评论

  • XLZimmer:有意思,但是结尾的图是个什么意思😂
  • ea86e6600a8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我们能够铭记最初的动机
  • 设置1978:天啊,简书上的大神太多了,大神举例的这个故事我也听过,可我咋没想出这么多道理哪
    马上就:@设置1978 同感 ,当时好像是在消费心理学还是什么上来的听过,但是没想这么深 好文
  • 宁筱柠:嗯…首先得满足基础需求,再为自己而活…

本文标题:有多少人会被三块钱驯服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em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