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和骄阳一样热情似火的还有翘首以盼、等待放榜的高考考生们。他们刚刚经历了开启成年岁月最重要的这场考试,已被无数人视作登天之梯,改变命运的关卡,尤其神圣而瞩目。
你看,到了高考前两天,几乎是“全民皆兵”,广场舞大妈按下律动的暂停键;公交车、出租车打起了“免费接送考生”的招牌;武警保安顶风冒雨,为考生保驾护行;志愿者的免费矿泉水、方便食品也摆在校门口,以便孩子们即时补充能量。还有其他等等为考生服务助力的感动行为也随处可见,不胜枚举。简直是一切为了高考,高考为了一切。
你听,小自三岁小孩,大到白发苍苍老人,“考大学”三个字时不时挂在嘴边。分数下来了,张三家的考了600多分,能走一本;李四家的考了500多分,达住二本;赵五家的考了400来分,走不了本科,专科也能走。每年的这个节点,高考,成了家喻户晓的饭后谈资,闲暇时间的主旋律。
其实际上,在这场考试之前,十多年寒窗苦读中,“考”已经是他们过往岁月里最熟悉不过的词汇了。在求学的十几年中,一次次的考试早已将他们磨练成了久经沙场的战士,习惯了考前的紧张,考中的投入,考后的欢喜与忧愁。
高考,固然是深入人心的一次考试,其价值也不言而喻,考好了能给人生带来质的改变。但是,考不好,也不至于置人于万丈深渊。人生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也只是无数条通往“罗马”的重要道路之一,而绝不是唯一。
高考过关了,只能说学子们在读书生涯中,取得了阶段性好成绩,表明你吃得了读书这碗饭,而且是吃出了健康,吃出了美味。
反之,倘若是高考失利,或者是干脆与之失之交臂,那人生也绝不可能会一败涂地,走投无路的。
俗话说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可不是,高考充其量,笼统地看,也是七十二行中的一行,是一次大型的考试。然而,除了高考,其实,人生海海,长路漫漫,何处不逢“考”字?何事不经“考”量?
人一出生,就面临着吃饭、说话、行走的考验,这三样基本生存技能“考”过去了,人才从婴幼儿进入童年、以致青少年。这个时期,除了读书,一步一步奔赴知识和技能的考场外,还有就是必需具备的涉世为人的社交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各样突发情况的能力,而且,从特定的意义上讲,后面这些能力的培养,其所面临的考验和较量,往往更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大小,进而关联着人生幸福指数的高低。
幸福指数高的人,高考战场的赢家固然不少,但也有“过了三关”却斩不了“六将”的泡沫赢家,高分低能,他们不同程度地斩获了高考的奖牌,赢得了一时爽,而后输了满盘棋。
相比少数失败的高考赢家,无数曾真正败下高考战场、迷途知返的人,他们发现自己吃不了读书那碗饭,另辟蹊径,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和磨炼,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和考验,最后,大都是不成功也成才,其幸福指数再差也差不到哪儿。
总观所有,“考”是人生的常态,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知彼知己,百考不殆,战略上藐视它,战术重视它,能赢则不输,非输则不扛,善进善退,这是兵家之上策,也值得每个普通人对“考”的深思熟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