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学与哲理人文社科佛、儒、道专题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金刚经:一部佛教思想史(27)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金刚经:一部佛教思想史(27)

作者: Shinseki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9:21 被阅读55次

    第二十七场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啊,你可能会想:佛爷说了,不能以‘相’见如来。那要是丢掉相,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吧?我告诉你,别这么想,压根儿没有的事儿。”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啊,你要是有这样的念头,那就叫做‘断灭论’。真正起心无上正等正觉的觉悟者,是不会说断灭的。”

    “断灭”也称“断见”,这一派观点主张众生以“死”为绝对的终点,即死后无论身体、精神、灵魂都完全消散,归于空无。和它相对的,认为有永恒灵魂的观点呢被称为“常见”。“断”“常”二者合称“边见”也叫“边执见”;再加上“有身见”“邪见”“见取”“戒禁取”就被称为“五恶见”,即五种错误的思维,是佛爷所反对的。而佛爷主张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此一时的果,会成为下一时的因,反之亦然;并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而因果的转变又是“缘”(条件)作用的表现,缘是自然聚散的过程,也不存在神(或造物主)的干预。因此佛爷提出“空”的思想,但是佛爷说的“空”并不否认物事的存在,只是说“空”没有自性。这套理论到后来被大乘空宗的祖师爷龙树菩萨发展归纳为“不着相、不着空”的“中道”思想,对中国佛教理论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中禅宗就以此为基点,加入中国传统思想的因子,顺利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工程,让禅宗不但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也使得原本产自印度的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禅宗虽然很多理论见解都能在印度找到源头,但它毫无疑问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但是由于掺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又使得它不那么像佛教了,佛学家麻天祥曾有个论断说:“禅宗之禅,是中国僧人和学者借助创造性翻译,而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它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的老庄,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是借佛教之躯,而赋老庄之魂。它不是一种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认基础上的辩证思维……禅宗思想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

    那么,有老庄之魂的佛教是什么佛教呢?

    农民佛教。

    这话也不是我说的,是任继愈说的。他讲:“禅宗作为宗教团体,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禅宗是农民的佛教。”细想起来,任继愈也不是乱讲,虽然随着禅宗的发展很多士大夫被吸引进去,但南宗禅本质上还是一支“农民禅”。它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修行法门是自证自悟的小农心理,也不提倡研究经典。所以我在前面就说过,佛教是对印度“正信”婆罗门教的革命;而禅宗则是对佛教的革命。于是接起第九场未完结的尾巴,我当时说禅宗兴起是“学究主义”的失败和“浪漫主义”的胜利。而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到禅宗祖师爷慧能大师。

    即便不那么熟悉慧能的中国人,也差不多都听过他著名的“呈心偈”: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空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然而相比鸠摩罗什、道安、玄奘这些佛学泰斗,慧能却是一个十足的文盲。他本着无知者无畏的姿态对传统佛典任意曲解和发挥,完全不顾它们的原始含义,还常常以毫无根据、捕风捉影式的理论攻击其他宗派,毫不介意以文盲的身份与同时代的佛学大师们展开对决。甚至很多时候“文盲”成为慧能最突出、最独特的标签,在禅宗经典《坛经》中还专门用一章来旁证“识字”与“觉悟”之间并没有相关性。这段经文说,六祖慧能从弘忍大师那里得受衣法之后来到韶州曹侯村,当时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佛法传人。村中有一位儒士叫刘志略,对慧能礼敬有加。刘志略的姑母出家为尼,法名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槃经》。慧能随便听了一下,就知道经中所说的妙义,于是替她解说。无尽藏一看,哟,这位有两下子呵,说不定真是位高人呢,便赶紧坐过来捧着经文想细细询问。此时慧能对她说:“经文就不要拿来了,我又不识字;但是义理方面你可以随便问。”无尽藏见说,心生疑虑:“您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能明白其中的义趣呢?”接着慧能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听后十分惊讶,连忙转告乡里各位长老说咱乡来了位得道高人,应该好好供养起来。(原文见《坛经·机缘品第七》)但这个故事也是有问题的,在《曹溪大师别传》中事件完全相同,然而时间却发生在慧能见弘忍之前。到底哪个版本更可信,恐怕谁也说不清。

    慧能“一听就懂”“一听就信”的经典当然不止《大涅槃经》,还有咱们一直聊的这部《金刚经》。当年慧能发心求法就是因为送完外卖时偶然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登时开悟,随即前往蕲州冯墓山五祖弘忍门下学习(原文见《坛经·行由品第一》)。在后来讲法生涯中,慧能也多次隆重安利《金刚经》,说它是开悟觉迷的根本。所以《金刚经》的广为人知和禅宗大力推荐是有很大关系的。而见到弘忍时,两人的对话也很有意思。弘忍问:“你是哪儿人啊?来找我做什么?”慧能回答:“来拜见您呢,别的不求,我想成佛!”弘忍大概觉得慧能太楞,于是很不客气地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意思你一个老少边穷地区来的土著,还想成佛?!岭南即今天的两广和海南,在唐代被认为是蛮夷之地、瘴疫之乡;不适合人类居住,倒是流放犯人的首选去处。獦獠呢是对当地少数民族的蔑称,看这俩字儿就能感觉到在唐人眼里那都是化外之民,性等犬羊的蛮夷。这话要搁今天,一代宗师弘忍那是妥妥的地图炮、地域黑啊。慧能却也不忿,气定神闲回答:“人分南北,佛性可不分南北。我这土著与大和尚您身份虽然不同,咱们的佛性可是一样的啊。”弘忍听完心里暗暗一惊,简直太像当年他和道信说的话了。道信即禅宗四祖,传说见到幼年的弘忍觉得这孩子相貌清奇,将来一定是佛门重器;于是便问弘忍:“你姓什么啊?”弘忍回答:“姓是有,但不是普通的姓。”道信很好奇:“噢?那是什么姓呢?”弘忍玩个变字游戏:“是佛性。”道信诧异:“哟,难道你没有姓氏么?”弘忍说:“‘姓氏’不过是假合的空,我没有。”道信越发觉得这孩子不一般,于是将他收为弟子,后来传付佛法便成为禅宗五祖弘忍法师。而今日慧能的一番话让弘忍觉得这个土著也很特别,本来想再好好聊聊,但碍于周围人太多,就先把慧能安排去磨坊打杂,这样才有了慧能后来偷偷写“呈心偈”的故事。故事嘛,好看归好看,也全都靠不住。不过借由这两个侧面就不难让人联想到禅宗标志性的slogan——“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我猜就是徒子徒孙们为慧能量身定做的传说。

    但这马上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既然“不立文字”,为什么还要“立”《坛经》呢?要知道《坛经》可是所有佛典里唯一一部由中国僧人讲述的经典。按照我们在第二十五场提过的原则,菩萨、罗汉只能“造论”,惟有佛才能“讲经”。所以事实上大家承认慧能成佛了,那么当一个人想学禅时,他该不该读《坛经》呢?如果读了,按照禅宗“不立文字”的标准看显然是在做无用功。如果不读,又如何知道禅宗是怎么回事儿呢?当然,有人会说禅宗除了不立文字外,还强调“教外别传,心心相印”呀。迦叶尊者当年不就是由于拈花一笑,得了佛爷的正法眼藏么。可惜,传说毕竟是传说,也不能当真的(后面还会细讲)。就算是真的吧,我又怎么知道眼下口传心授的老师讲的就是正确的呢?所以说归说,后来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禅宗的文字越写越多。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碧岩录》之类的作品真是连篇累牍,如果不是借助这些文字,我们又该如何去了解“不立文字”的禅宗呢?

    铃木大拙就此曾经给出过一个调和论,大意是说:“不立文字”当然是对的,但是想弄明白“不立文字”就必须借助很多文字。乍一看好像是这么个理儿,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一般体验那很好办,比如我想弄清楚可乐是什么,就需要喝很多可乐。想弄清楚钢琴是什么,就需要演奏很多次钢琴。但如果想弄清楚“死”是什么,是否意味着要去死很多次呢?这就有点钻牛角尖的嫌疑,还是就此打住好了。另外按照慧能后来的教导来看,“不立文字”的意思并不是不写文字,而应该是不拘泥于文字、不执着于文字。所以慧能敢自作主张去解释、甚至歪曲经典,但这里又有问题了,怎么算“拘泥”、怎么算“执着”?评判的标准在哪里?谁能拍板?答案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在前面讲过,禅宗是自证自悟的小农心理。而这一招带来的影响也是翻天覆地的,咱们留到后面详聊。

    以上是“不立文字”的慧能版解释,而在徒孙马祖道一那里又发展出另一套说法。马祖说:“我们禅宗人士但凡说点儿什么,都是在重蹈提婆老前辈的旧路。”关于提婆早在第六场就聊过,之前说他的观点很像《道德经》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即一切能用文字表达的佛法都是“假有”,都挂一漏万,是不究竟的。所以他一生和外道辩论无数,只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只破不立”,二是“不立自宗”。就是无论对方提出什么样的理论,他都能给人家捅破,但是捅了之后呢他又不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就有点像佛教世界的爱迪生,告诉你有无数种材料不能做灯丝,点不亮佛法这盏灯。但如果你要追问究竟什么才能做灯丝?他又闭口不言了。老实说挺讨厌的~禅宗后来奉行这一法则,凡是文字“立”的佛法,它都跳出来给“破”了,于是就有了一桩桩“公案”,一件件“机锋”。他们不会告诉大家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只会用各种手段破掉别人的错误认识。这就是马祖版“不立文字”的解释。不过汤用彤认为这都是晚辈徒孙们伪造出来的说法,为的还是迎合慧能的文盲身份。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还有商量的余地。

    话说回来,慧能时代还没玩儿得那么四六不着调,有破也有立,说话也都规规矩矩,大都是普通人都能听得懂的。那么慧能创立的禅宗之“禅”到底是什么嘞?咱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巴黎早安:我自己还没有到看懂的程度,已经推荐妈妈阅读。谢谢你!
        Shinseki:@巴黎早安 🌹🌹🌹蒙您谬赞~

      本文标题: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金刚经:一部佛教思想史(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gq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