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圣贤书友会人民广场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07:59 被阅读0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那是因为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决定的。

    心情愉悦时,看万物皆美,花鸟鱼虫,各有其美,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心情沮丧时,则会伤春悲秋,天地万物皆寂寥,因为心是灰色的,所以万物皆失去了色彩。

    心之所向,境之所在。一个人的心情,既是眼眸里的风景,也是认识中的世界,更是行为的尺码,心悦则物美。

    所以说,境由心生,乐由心造,快乐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冷暖自知的感觉。

    正如三毛所说:“真正深刻的快乐,没有可能使得他人意会 。

    有一句禅语说得好,“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成佛无须菩提叶,梧桐树下亦参禅。明月清风谁与共,高山流水少知音。”

    一个人,心中有风景,有美好的向往,哪怕过得很苦,依旧不会感觉很苦,也会有希望,一切都可以变得积极而美好。

    就如我们今天的诗人王士祯。

    顺治十六年,25岁的王士祯被认命为扬州推官,初下扬州不久,两次经过仪征赴金陇,一次是在秋八月,另一次是在次年的春三月。

    自古逢秋悲寂寥,农历八月,扬子江已进入深秋,秋雨潇潇,秋意寂寥,傍晚时分,江面上烟雨迷蒙,触目都是凄凉的景象。

    此时,远处的江面上依稀可见一只孤雁,它悄然掠过长空,隐没在天际,岸上隐约有笛声传来。

    “数声横笛离亭晚”,“衡阳雁去无留意”,深秋时节,这笛声,这雁影,无一不令人心生忧戚。

    彼时,诗人刚到任不久,虽少年得志,但初入职场,面对眼前的一切皆感陌生,千头万绪一时难以理清,迷茫和焦虑时时萦绕心头。

    这是诗人彼时的心灵写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境由心生,触景伤情。

    当诗人再次踏上这条青山道时,已是来年的阳春三月了,春水盈盈,青山新翠,绿柳如丝,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诗人心情大好,陶醉在这初春的美景之中。

    时序更迭,秋枯春荣,本就是自然规律,只是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便会生出不同感慨。

    就如诗人二次过扬子江,因自身境遇有所好转,眼中景物自然就显得格外清丽唯美。

    这就是物随心转,境由心生。世间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心态决定命运,人生的一切一切,不过是心的一念之间。

    “路转溪桥忽不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总会经历风雨,风雨过后是彩虹,是云淡风轻,岁月静好。

    我们聊下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他是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他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他是清朝一代宗师级别诗人,在小说、戏曲、民歌、书画等通俗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在诗歌创作方面,他提出“神韵说”,在我国诗学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清朝诗坛“一代正宗”王士祯的这首诗,体会其诗歌的魅力。

    《江上望青山忆旧》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清•王士祯

    赏析

    王士祯善于通过时差来造成意境的虚幻,也就是说,诗人善于将记忆中的景物同眼前的景物枚合起来,创造似真非真的效果。《江上望青山忆旧(选一》这首诗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顺治末年,诗人初下扬州不久,两次经过仪征赴金陇,一次是在秋八月,另一次是在次年的春三月。

    这首诗写于第二次经过时。诗中把两次见到的景物对照起来描绘,一清晰,一朦胧,一萧瑟,一明丽,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青山,在这里是地名,山位于今江苏仪征西南,南临扬子江,因山色常青而得名。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深秋暮雨的扬子江雾色迷蒙,笛声追随着孤雁共同没入无边天际。

    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回忆第一次经过的景象。

    深秋暮雨的扬子江,雾色迷蒙,细雨潇潇,江岸上隐隐的青山,纷飞的黄叶,给人一片迷茫的感觉。

    天空中有一只依稀可见的孤雁,悄然地掠过,又没入了迷蒙的天边。

    岸边上传来隐隐的笛声,似在向谁诉说,又似独自孤吟。笛声雁影,织出一派迷蒙萧瑟的意境。

    “迷离”这个词具有多重的意味,从表层着,景象模糊不清,乐调传得不真,这是对景物实况的写照。

    透过一层看,这其间恐怕更有诗人初到时,对这一带景物的陌生之感。

    这是当时诗人心境的写照,这种心境在今天已觉惘然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迷离”者,忘言之意也。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初春时节重新走在这青山道上,江面航船静静行驶,柳条犹如丝带满挂堤岸。

    青山:于今江苏仪征西南,南临扬子江,因山色常青而得名。

    风帆:船帆或张帆乘风而行的船。

    这两句写的是眼前的景象。

    阳春三月重来青山,面貌已是完全不同了,诗中只用了一句来描写春天的景色,表现力极强。

    显然这是个晴朗和明媚的日子,远远的一片白帆鼓足了春风,在平静的江面上自由地行驶,鹅黄的柳丝挂满了春堤,在阳光下轻轻摇摆。

    “一”和“万”,两个数词表现力何等丰富!远处一切都可以看得真切入微,与前面的“迷离”形成了鲜明对照。

    当然这幅春江图里也融进了诗人的心情。

    经过一年多的异地生活,诗人已消除了初到时的陌生感,他对扬子江渐生出许多的亲切和热爱,一景一物都成了自己的朋友,加上扬州任上的工作初见成效,这一切怎不让年青的诗人感到兴奋呢?

    两幅景象写出了两种心贵时差和景差的对照,说到底是一种心灵的对照。

    当诗人用审美的眼光观照生活时,往日和眼前的一切,远处和近处的一切全放射出了诱人的光彩。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h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