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与美文
《史记》漫谈(1)...五帝、夏、殷本纪

《史记》漫谈(1)...五帝、夏、殷本纪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6-07-18 00:30 被阅读0次

读史之人,没读过《史记》,就好比爱武侠之人没看过金庸古龙,或是爱书之人没看过四大名著。说来惭愧,自诩历史爱好者的我,确实连《史记》都没有看过。原因在于文言文基础太差,几乎只字不识,因此迄今为止所看的历史,几乎全是白话文。今年的阅读,是一个新的开始,就让通读《史记》作为读文言正史的起点吧。由于篇幅会很长,因此会以多篇随笔的形式,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史记》

无韵之离骚

印象中的文言文总是生涩拗口,正史更是平铺直叙、枯燥乏味。于是《史记》一开卷,立马就被镇住了。这哪儿是写史啊,明明就是写诗的节奏。比如写到帝颛顼: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写黄帝: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写帝喾: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写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读完即使不解其意,也能感觉到文字中所饱含的律动和韵味。太史公妙笔生花,笔下文字流淌之处,仿佛一幅历史画卷在缓缓展开。无怪乎鲁迅先生会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仅就五帝本纪管中窥豹,即已叹服。


尧舜之惑

对于尧舜两位著名的大帝,我是有一些疑惑的。

尧是有识人神技的,对臣下的个人能力有着通透的认识。在选人去治水时,臣下推荐禹的父亲鲧,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但最后还是派了鲧去,结果自然如尧所预见。这种明知臣下能力不行还让他霸王硬上弓的行为,似乎和帝王的贤明不甚相符。

舜在经历了父兄对自己的两次谋杀之后,复事瞽叟爱弟弥谨。这事儿还被作为展示舜的贤明而被尧最终选定为继承人的所谓“美谈”之一。宽恕的确是一种美德,但却应该是有限度的,舜对于其父兄的愚孝已经到了超越底线的程度。舜登基执掌天下后,“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可见舜对于百姓的管理还是倚仗于刑罚的。只是不知如果他的父兄再次犯罪,舜是否能令其“与庶民同罪”?如果对自己的亲人纵容无度,在刑罚的尺度上以亲疏定双重标准,这样的皇帝应该算不上什么贤君吧。


禅让制和世袭制

之前一直以为世袭制是从夏朝建立,夏禹传位给启开始。其实不然。世袭制从五帝开始即为传统,禅让制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插曲而已。《五帝本纪》有云: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又说:“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帝尧者,放勋。”

因此五帝之前四帝,均为世袭制。

尧禅让于舜,起因在于尧利于天下的考量: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此禅让也并非直接的权力交接,尧死后,舜将大权交还给了尧的儿子丹朱,然后在尧死后三年的守岁时,两人各据一地。前来舜的驻地表示支持的诸侯们大大多于去丹朱处的,于是舜才算继位成功。舜禅让给禹时也是同样的戏码又走了一遍。此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禅让。

到了禹传位时,本来想禅让于益,可是,“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由此看来,禅让的成功与否,还得取决于诸侯们是否支持。到了启传位之时,启干脆就没选择禅让的对象,否则其子太康应该没有继位的机会: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因此,到了太康这儿,诸侯已再无决定禅让与否的权力,王权交接,步入正轨。


正史和神话

史记虽名为正史,但并不排斥异事甚至是神话。例如五帝几乎都是天生圣人,其能力和品德均来自于先天,未免匪夷所思。而且还特别长寿,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活逾百岁,未免夸大。

夏朝的孔甲帝时代,出现了龙。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这里的龙是冰与火之歌中的类型,还是我们想象中的类型,不得而知。

商朝有两件有趣的事情。一是某皇帝在梦里见了个圣人,有名有姓,还能记住长的什么样。皇帝醒来后就去找这个人,还真的找到了,这人还真是个治国之才。这事儿从正史里说出来,感觉是多么的不严肃: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另一件事是某皇帝特牛逼,觉得自己“与天斗,其乐无穷”,顺带还有羞辱老天爷的怪癖。然后,就被雷劈死了。不知道太史公写这事儿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我看着还是挺有喜感的: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


商朝诸事

商朝值得一提的事儿挺多。比如伊尹对于太甲的废立: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把皇帝废了,这事儿很多权臣都干过,但废掉的皇帝,三年后改过自新,于是重新让他当回皇帝,这事儿可能史上就伊尹干过。

废长立幼,一直是历朝王权更替时的忌讳,其前车之鉴,能追溯到商朝:

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迁都频繁,也被商朝证明了是一件影响统治的事情。商朝竟然迁都五次,大王们的喜新厌旧,搞得民怨沸腾: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

最后提提商纣王。纣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他对妲己的喜爱,应该不止于其美色。毕竟纣这样眼高于顶的人,纯肉欲是无法让他达到“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的程度的。由此推知,妲己同样是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女人,《封神榜》中的妖狐,确能体现她的形象。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漫谈(1)...五帝、夏、殷本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jp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