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并不是曹雪芹所作,作者是名气与才华都不输曹氏的汤显祖。
放在《句读红楼》中,是因为红楼梦引用了这一句,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西厢记》、《牡丹亭》在彼时,算得上是淫词艳曲,就和现在的《观音山》、《颐和园》、《 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电影一样,是被禁了的。所不同的是,那时的禁,主要是卫道士偷偷看了后,不让要走科举正道的子侄们看,免得耽于风花雪月;至于女子不能看,自然是怕女子看了会“爱上一匹野马”,迷上声色,沾上一个“淫”字。
偏这两本书貌似不光是顽皮如宝玉看过,贤淑如宝钗看过,静娴如黛玉也看过。
就像被视作洪水猛兽的手抄本《少女之心》,当年看过的人,现在大多也走在“正道”上,并不是看了后,人人就会去当强奸犯的。
跑题了,打住。
当日,宝玉正在桃花之下,看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一阵风吹过,“落红成阵”。
这宝玉是个怜香惜玉的主,“恐怕脚步践踏了”桃花,于是兜了落在地上的花瓣,丢到流水之中,见“那花瓣儿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这才心安。回头看,地上还有不少,心中踟蹰,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黛玉来了,问宝玉在此做甚。宝玉说了,谁知黛玉更是讲究(其实是痴),说: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儿什么没有?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儿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这个法子,“喜不自禁”——果然是一对痴儿!
其后二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中“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一句来调笑黛玉,黛玉说要告状,“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帐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宝玉哄女孩儿自是有法子的,一番话说得黛玉转嗔为笑,不自觉说了一句“银样镴枪头”,却正是《西厢记》中红娘骂张生的一句:“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
二人因此相互调笑几句,顺利将义正辞严的告状,转做儿女情长的戏码。
宝玉有事被叫走了,黛玉一个人“闷闷的”,恰好听到梨香院内歌声婉转,原文如下: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
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这一回的标题是: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曹氏在这里用得上一个“警”字,绝非虚写,让黛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得不可开交的,正是下面这句:
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一句,在而今的各种“古风美文”中,化出诸多变种,比如很流行的这句:
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这一句应是黛玉听到的意思,但却不是汤显祖的本意。
在大多数的版本中,一般会引用柳梦梅对杜丽娘说的上面两句,或是下面这四句: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跳出一下:是答儿=四下里,四处,到处。应是当时的方言俗语。
你看,这是怎样的低徊:只为你如今这花容月貌的美眷,但是光阴似水,青春易逝。我四处遍寻,原来你在深闺顾影自怜,(虚度年华)。
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柳梦梅这段唱词的完整版是一段“小黄文”: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 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看到没?从第二行看起:
我俩转过芍药栏,紧靠在太湖石边,先把你的领扣儿松(手好伸进去么?),再把你的衣带解开……后面的实在太香艳,我还是不翻译了,请自行脑补两个人在草地上,花枝下“紧相偎,慢厮连, 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的场景。
试问,在如此香艳的场景下,汤显祖会安排这样煞风景的台词在这吗?
——你这样的花容月貌,只是青春易逝,你也会老啊(男子的手解开女人衣领扣子,露出香肩);
——我到处找你,原来你在深闺中自怨自艾,虚度年华啊(男子的手揭开女人的衣带,手从下向上探上胸前)……
这样冷场的句子,情商再低,也说不出来吧。
何况,不能光说这几句唱词,而忘了在柳梦梅的唱词之前,还有一句念白:
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
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看到全貌了!柳梦梅的原意应该是下面这样:
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只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断句不一样,意思完全不同了吧。
似水流年一句,原是说的:
姐姐我爱你爱得深呀,只因你正是我的如花美貌的好配偶。我找你可找了好些年啊,到处找找不到,原来姐姐是躲在深闺自怜呐!
明明是一句情人间亲昵私话,和什么“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要注意这个“眷”字,是家眷的眷,这话完全是男子口吻,可不是一个女子感春伤怀所该有的。
曹雪芹自然是读得懂、读得通唱词中意思的,故意歪解,应该是曹氏在安排黛玉和宝玉葬花之后,心思千回百转,故意让黛玉歪解了:
如花儿般美丽的容颜,怎么经得住岁月无形的手肆意摧残!
于是才看到宝玉撂花入水,想起“水流花谢两无情”的黛玉痴了起来;
于是才葬了花,想起“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黛玉伤怀起来;
于是宝玉才离开身边,想起“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黛玉便心痛起来……
(黛玉,你要知道你才14岁的样子啊喂)
让黛玉“忖度”的,该是对流水般不回头的时光的感伤,是对易逝的青春的感伤,更是对繁花必将尽落的宿命的惆怅。
嗯,在一番抽丝剥茧、繁到烦的考据之后,我终于把话题扯到“宿命”二字上来了。
曹雪芹想通过黛玉所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正是宿命二字。
在黛玉看来,这一句唱词美得醉人,却有刻骨的落寞;如落羽之轻,却有化不开怅惘;似远山之淡,却藏着浓浓的哀伤;类涧水之清,却带着迟暮的无奈……
而这,是人不可逃避的宿命!宿命是滔天巨浪、遮天密云,避不开,逃不走,只能被卷入其中、覆盖其下,绝世容颜终会老去,流年似水,韶华易逝,在快乐和哀伤、恩怨与情愁之中苦苦挣扎,人最终留下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已知的衰亡,未知的宿命。在命运的巨轮之下,人会渺小得怀疑人生,怀疑人生的意义,正所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曹雪芹要借林黛玉的心思,警醒读者,到头来一切都是空,这是逃不掉的宿命。这是经历了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曹氏痛彻心扉的体悟,不管是如何的姹紫嫣红,终归于断井颓垣,“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脂砚斋评得好,曹氏如此安排,不过是要黛玉因此“种病根也”——总觉得「红楼梦」的基调太悲,不能沉浸,不然容易悲观,“令观者亦自难持”,不是乐天派别多看。
小字是脂砚斋评语一个“警”字,说尽人对于宿命的无奈!
而我以为,正因曹氏经历过盛极而衰的轮回,所以才如此悲观。
人生的打开方式,不该是无奈,更不该是无奈过后的无为,那样就太无味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面对宿命的无谓,以及无畏。
人生于世,总归是要奋斗的,终归是要努力打开向上的通道,拨云见日,看到风光无限!
更何况,韶华易逝,便是苦,也要苦中作乐,享受生活的点滴欢愉,享受岁月沉淀的美好赠礼。
这是我的哲学,不是“活在当下”,是认真对待人生,享受现世欢乐的哲学。
嗯,记住现世欢乐,以无谓、无畏的姿势面对宿命,这就是我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情感解读。
啰嗦一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还记得当年很火的声色场所“天上人间”吗,就是最终被取缔的那个?
若取名的人真懂得“天上人间”的真意,定不会以如此哀伤的四个字,让那繁花似锦的所在叫这个名字。
最终真落得个“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下场,可谓是一语成懴吧!
【目录】
1. 关于情痴 |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2. 关于荣华 | 瞬息的繁华 一时的欢乐
3. 关于缘分 | 一时展眼无踪
4. 关于宿命 | 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