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作者: 雅禅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21:23 被阅读133次
我的父亲和母亲

二0一二年十月母亲去世之后,关于纪念她的文字,我只写了两篇小短文,仿佛那是一块禁区,一直不敢真正地写文字去触碰,直到今天,我终于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开始回顾她的一生,也开始审视自己,泪流满面……

我对母亲的情感一直非常复杂,至少在小学阶段,我都既怕她,又喜欢埋怨她,在我心目中她是个严苛而粗心的人,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一直奇怪她是怎么当母亲。那年我们刚刚从湖北的老家来到黄石这座城市,因为父亲一直在非洲“援外”,按照相关政策,在他快结束自己接近十年的国外生涯的前两年,我们全家,妈妈、我,妹妹、弟弟全都从乡下“转正”为城里人。因为父亲回家还有二年时间,怕妈妈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带不过来,伯母过来帮忙。反正我们一行五人,浩浩荡荡从那个偏远的小县城来到了这座举目无亲的大城市。

我没有上过学前班,农村是没有这些的,过来直接上小学一年级。那所学校也就是妈妈任教的学校,在一座高高的山上,上去的时候要爬许多的台阶。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天上学的情景,母亲把我送到一间教室,只简单说了几句就扔下我走了。我完全不知道老师讲什么,下课了,我要上厕所,凭着一点小聪明,跟在一些不认识的女生后面去了,可上完厕所,我就找不到我的课室,更找不到母亲,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课室都长的是一样的,更因为出现在我眼前的世界是如此陌生,全是漂亮而宽敞的水泥房,不是农村的土房子。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情景,大大的操场上,全是人头,人声鼎沸,那些孩子穿着鲜亮的衣服快活地嬉笑打闹,而我像一只无头苍蝇,恍恐地从这头跑到那头,一碰到那些“探究”和“怀疑”的目光,我掉头就跑,好像走迷宫一般,总也找不到出口,这幅图像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这件事的结局是我一个人在惊恐中跑下了山,然后一步一步走回了家,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吧,走掉了一只鞋子,那是平时坐公交四站的路程。伯母看着满脸汗水,狼狈不堪的我满是心疼。我的母亲和她的同事满世界找我,最后在家找到了我。母亲从没讲过她在得知发现我不见后的“恐惧”,我也不记得在找到我后她打骂我没有……现在想来,大概是我们母女都要拿出所有的精力来应对眼前这个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陌生新世界,我们都不适应……

雅禅的随手拍

粗心的母亲不仅忘了教我如何识别教室,也忘记教我学习的一些最基本的规矩。比如有一次老师没有上课,发给毎个人一张纸片,我不知道要干什么,呆呆坐着,后来侧过头去看旁边的女生在写什么,恍然大悟原来要写名字,赶紧工工整整写上我的名字,可因为这一侧头,被那个女生揭发,说我偷看别人,老师罚我站了一节课……

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挺多的,还比如全班春游母亲居然不知道要提前准备好食物,她是临出发前才匆匆给我买了两个包子,装在饭盒里塞饸我。中午吃饭时那包子早冷了,偏偏老师又在问,看看你们带什么好吃的,我一个人悄悄躲起来……

以前是伯母帮我梳头,可半年之后,伯母带着妹妹又回老家了。母亲没空管我,我经常是蓬头垢脸地去上学,班上那些家境好的女生叫我“土妹子”,从来不和我玩。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平时在田野里野惯了,再加上母亲是农村的民办老师,经常去各地培训,她总是带着我,所以也有几分见识。男生都说我很“仗义”,我看不惯他们集体欺负一个女生,把她和她的书包扔下土坑,我公然和他们作对,跳下土坑帮了那个女生,赢得了我的友谊。在我忙着适应我的新生活的时间,母亲无睱顾及我,她的心思全在她的教学上。

伯母和母亲

“你母亲太要强了。”这话是伯母说的,她在的时候有时会唠叨。我很喜欢伯母,她虽不识字,可她人特别慈祥,也很勤快,只要她在,家里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清清爽爽,不像母亲,风风火火,总是像是有做不完的事,可家里却总是乱七八糟。在农村老家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个下了雪的冬天的早晨,我大概四岁吧,母亲起床匆匆帮我穿上棉衣棉裤就赶去上课。我却一个人瑟瑟发抖地躲在角落,看着堂兄和村里的小伙伴打雪仗,自己却不上前,直到细心的伯母发觉我的异样,过去抱我,发觉我的棉裤穿夹了,一只脚有半边相当于穿了单裤,说难怪我不去活动,数落母亲心里只装着教书……

伯母说母亲在乡下是出了名的“能干人”,书教得特别好,那年村支书动用关系让自己的儿媳顶替了母亲,可半年之后,教不下去灰溜溜走了,只好请回了母亲。母亲特别敬业,天天早出晚归。在我之前她其实怀了一胎,挺着大肚子去上班,走得太急,跨一个土埂时没留心摔了一跤,流产了……好可惜呀,伯母说是一对双胞胎,两个儿子,后来许多年母亲都很难怀上孩子,吃了许多许多的药……幼时的我听这些话完全无法理解母亲的坎坷,却只在心底里可惜自己少了两个哥哥……

那时庆幸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母亲对我很放心,她从不管我的学习。和伯母说的一样,听说她教的学生考得是最好的,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学生。我问她为什么不像别的老师按时上下班,她不屑地说:“那叫做标准钟,那样怎么教孩子。再说我新到一个地方,不做出点成绩也对不起组织呀。”我听不懂,只知家里她的奖状最多,可她对我却没有一点耐性,动不动就和我发脾气。她最见不得我哭,只要我一流眼泪,她立刻呵斥:“贱眼泪多!”这几个字像刀一样刻在我的心里,让我为自己喜欢流泪的行为感到羞耻,可我一直都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眼泪……也因为这,我不喜欢母亲,在她面前沉默,不说心里话。

有一次放学,我被两个人高马大的女生拦下来,她们偷愉把我跩到一个无人的角落,两个人嘀咕了一阵,好像在说:“她就是范老师的女儿。”我明白了,她们是“报仇”的,一定是母亲批评了她们,她们记仇,我们三人扭打成一团,这时我的“野性”帮了我,在老家我打不过别人,就会用牙齿咬人,几乎没什么人敢惹我。这一次我到底咬了她们没有,我一点也不记得,只记得我的头上、身上挨了很多拳,她们估计也没占什么便宜,悻悻地走了,这件事我选择埋在心底,从来不和母亲提,但对母亲的不满、怨恨也如春天的野草疯长……

也不记得是具体因为什么事,母亲气急了,她抓起门后的那把竹条帚,辟头盖脸地就打下来,倔强的我就是不肯松口讨饶,母亲就一直打,我的手上、腿上立刻起了一条条触目惊心的红色印记,有一些印记破皮了,渗出血水,我仍不向她讨饶,终于母亲打累了,放下条帚:“你这个孩子……”她叹着气,我抓起书包就冲去了课室……

那是夏天,穿裙子,胳膊和腿都光着。上课的时候,班主任舒老师发现了我手臂上的伤痕,她关切地问:“怎么啦?”我小声说:“不小心摔了。”下课,舒老师把我叫到无人的地方和我谈话,当她说到:“你爸爸常年在国外,你妈妈带你和弟弟,非常艰辛,你和妈妈都不容易,你受委屈了……”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涌下来,班主任的话抚平了我内心的伤痛,我不记恨母亲了……

真正让我改变对母亲的看法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需要交代的是,在我们刚来这座城市的那年冬天,我们是住在父亲单位临时安排的一间厂房,旁边是个媒炭厂,空气里到处飘浮着黑色的煤灰。那年除夕,领导们按照惯例来慰问“援外”人员的家属,看到我们全家几乎都暴露在炭灰下,脸上黑黑的,仿佛成为非洲难民,与心不忍,责令教育部门解决我们的住房问题。于是一开春,我们全家搬到了母亲上班的学校,那座高高的山上,将一间教室改造成了我们的临时住房。晩上特别安静,除了门房大爷,就是我们家了。伯母没住几天,就带着妹妹回去了,就剩下我们三人。

那天晩上我其实睡得很沉,可半夜还是被惊醒了,一睁眼看见母亲正拿几块木板抵门,忙问母亲怎么了,母亲小声说:“门外有两个坏人,只要不开门就没事了。”门外的用手锤门的声音持续不断,伴随着骂骂咧咧的污言秽语,门一点一点被撑开……这个过程到底持续了多久,我不记得了,我在想是不是母亲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镇定让我对外面悄然而来的危险没有太多的记忆,我只知道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什么也不记得。

后来我一个好朋友在与我通信时描述她一个人在家,外面有一个流氓敲她的门,她与他对恃的艰难心路历程。她说只有十分钟,十分钟后她哥哥赶到了,她是用电话通知的哥哥。那十分钟,漫长得无法想像……可我母亲的那个年代,电话还没有出现,一个单身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她与这两个流氓对峙了多久,她要承受多大的内心煎熬,这些母亲从来没和我谈起,我只能去想像……

凌晨四点半时,母亲做出了她人生的又一个重大决定,就是这个决定救了我们三个人。她在看到那扇门快要被踢开的那个瞬间,突然将门向外推倒,趁着那两个人倒地的一瞬间,她飞身往外跑,早年唱过样板戏的她,中气十足,她边拼命往山下跑边大声啛厉地喊:“救命,救命,两个流氓要害人啊,救救我两个孩子!”住在山下的那些人都是热心肠,加之是夏天,许多人家的门都是敞开的,一听母亲的叫喊,大家操起家伙,赶到山上将两个流氓扭送到了派出所,而我和弟弟都还在熟睡中……

后来我问母亲:“你这样跑出去,那万一那两个坏人伤害我和弟弟怎么办?”母亲淡淡地笑笶说:“当时门已经快要撞开了,我只能赌一把了。”这件事彻底覆颠以前母亲在我心目中的“不合格”印象,我开始感觉她不一般……

后来,表叔和一些亲戚来我家玩,看到他们用那么慎重而尊敬的语气和母亲说话,我很好奇,在我们搬到城里来之前,母亲到底干了些什么。有时候过年回老家,去舅舅家时,舅舅、舅妈对母亲叫得那个亲昵:“幺爷,幺爷”,仿佛在叫女儿,几个表哥对母亲也是无比崇敬。我实在好奇呀,多方打听,关于母亲像谜一样前半生也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我的外祖父是个落魄的秀才,可两个舅舅能干,外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买了不少地。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养得特别娇贵,所有的人都疼她,她几乎什么活也不用干。我渐渐理解了母亲为什么不会收拾家里,也渐渐理解一个“千金大小姐”嫁到父亲家从“柴米油盐”开始学习起的不易,也渐渐理解为什么她的同事都忙着抓孩子学习,只有她在我小学三年级开始让我学习做菜,织毛衣……

母亲衣食无忧地读到高中毕业,在那样一个时代,不要说女孩子,男孩子读完高中在那个村甚至那个乡都是少有的。我父亲家穷,他才读了几年私塾。那时的母亲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她以为她勤奋学习就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跳农门,可她却一次又一次被折断翅膀。先是说她家庭成分不好,是富农,不允许她参加高考。她不甘心,拼命去学习样板戏。表叔说,她当年饰演《沙家浜》阿庆嫂,只要她一上场,不仅全场爆满,连围墙、树上全是人,她走到哪里,哪儿就有人叫“快看,快看,阿庆嫂来了!”满以为跟着宣传队一定会改变命运的她,可她又被拉下来,又因为成分不好,送去劳动改造,大冬天睡在沙坝上,苦不堪言,追问她这段经历,她总是淡淡的说,那个时代,有什么好说的,我有切身体会的就是她四十多岁时犯了严重的坐股神经痛,痛得整夜整夜不能寐;准备与父亲结婚,舅舅、舅妈欢欢喜喜为她准备了一套嫁妆,生产大队一帮人上来,所有的东西全抢走,只剩下一个木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些都是后来父亲说的,母亲从来都不提片言只语,她的心痛、绝望她从不见她说过;与父亲结婚后,她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农村妇女,终于有一个当民办教师的机会,她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等待她的又是回家,书不用她教了……

母亲

当我把母亲一生的经历全部梳理完一遍之后,我突然明白母亲为什么说“贱眼泪”了。她一个娇娇女,在面临人生一次又一次重大打击时,她的眼泪恐怕早就流干了吧,她不相信眼泪,她不信命,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也只有现在才真正开始理解母亲,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地工作,除了基本衣食,为什么没有在我和弟弟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她需要证明什么……我的母亲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坚强”两个字,她在人生的风暴中从来没有倒下……

我渐渐理解在她中风瘫痪大半年的人生最后的时光,只要一清醒,她都要读书看报。没生病时,她最喜欢的是旅游,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她仍然热爱这个世界,她想到处走走看看;生病后,她最喜欢看的是老子的《道德经》……

我也渐渐理解为什么在她去世后从不托梦给她的大女儿我,却出现在外孙的梦中,瞩咐他听话,她相信她的大女儿传承了她的精髓,会好好活着……

母亲,你活着时因为我以为太熟悉,而没有真正读懂你。现在,我感觉我的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和你贴近,我爱你……

善良一点,因为毎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如果真正想了解他们,只需用心去看。

                    ——摘自电影《奇迹男孩》

母亲

相关文章

  • 母亲,母亲!

    昨天刚刚看完《伯德小姐》,这部关于青春的电影,最触动我的还是电影结尾,女主对母亲说的话。 电影刻画女主在高中时期经...

  • 母亲,母亲!

    悔 文/沧海一笑 赶在菊花凋谢前 我要采下三千桃花香 要撷得百万荷花韵,到时 我要和你,酿一壶酒 饮醉日子,我想 ...

  • 母亲  母亲

    什么时候最幸福? 和妈在一起的时候最幸福!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标准答案…… 因为和母亲在一起时你可以任性 可以撒娇 ...

  • 母亲!母亲!

    发火的我,一定是面目狰狞的。 午休一会儿起来,准备送天天上学。却发现他歪在床上看书,待我走进,都没反应过来,直到手...

  • 母亲!母亲!!

    我想动笔写点什么,这两天太难熬了。 母亲母亲,即使我做了母亲一年多了,还是未能真正体会这个词真正包含的意义。 昨天...

  • 母亲、母亲!

    这周末折腾了两天,带母亲在医院体检身体。母亲已将近60岁了,一生劳作,用瘦弱的身体拉着生活这架沉重的马车,龋龋独行...

  • 母亲!母亲!

    《母亲!母亲!》 文/张迎,编辑/苏敏,图/购于摄图网 (本文首发公众号:苏敏小姐姐,关注苏敏小姐姐公众号,收获更...

  • 母亲,母亲

    连日的操劳,母亲病了,软弱无力的在家躺了两天。听闻外孙女楚楚病了多日,而且最近又持续反复发烧3天,终究退烧...

  • 母亲,母亲

    又到五月,一个多节日的季节,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五月第二个星期天的母亲节。各大商场,甚至包括药店,美容院,菜市场...

  • 母亲,母亲

    又到五月,一个多节日的季节,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五月第二个星期天的母亲节。各大商场,甚至包括药店,美容院,菜市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c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