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9730/460e78f4175bab26.jpg)
贾平凹的这本书《极花》,我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内容环环相扣,都忍不住翻到下一页去,看胡蝶这个姑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贾平凹是以胡蝶的口吻在写这本书,在他的著作中倒是不常见。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姑娘被拐卖到农村去当媳妇的事儿,就是被拐卖的妇女。
这本书的精彩在于,一整本书都是以胡蝶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个姑娘被拐卖到这个村子,她开始是特别痛恨的,她被关在一个窑洞里,每天在墙上画横线计算日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家还算生活条件比较好,人也比较朴实的人家。
她反抗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终还是被买她当媳妇的男子,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强暴”了。她恨这个村子,恨这个男人,恨这个你将来到世上肚里的孩子。
她并不是没有想过逃脱,那一天晚上,她悄悄地逃了,最终还是被发现抓回来毒打了一顿。这村子就像是与世隔绝一样,她找不到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也找不到她。而这个村子里的人主要营生就是挖“极花”,它和冬虫夏草一样,是由虫子长出来的一种植物。具体有什么功效,谁也说不出来,只是因为和冬虫夏草有类似,所以人们就极大地宣传了它。
在反抗中,胡蝶渐渐的熟悉了这个村子里的习惯,我在自己窗外的,被村子里人尊敬的老老爷搭上了话。可能是因为胡蝶有文化,也可能是因为她有灵性,老老爷对她一直很不错。
随着肚子越来越大,胡蝶也随之变化,她好像开始接受这个村子,开始接受身边的男人。不过,她没有改变自己想逃出这个村子的愿望,她一直记得自己房东大伯的电话。然而,突然有一天,再想起房东大伯电话时,竟然有些错乱了,号码有些忘记了。
这些情感的变化,也是这本书精彩的地方。能被当成货物一样贩卖到一个地方,然而人总归是有感情的,结果竟然也渐渐的适应了这个地方。就像老老爷所说的:“人之所以到这个地方,是因为她来寻根,以前就属于这里。”
她经历了生死,终于生出了她仇恨的孩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她终于找了一个机会,偷偷的到村长家打了一个电话给房东老伯。
终于,有一天,满头白发的母亲来找自己了。结果呢?
胡蝶坐在窑洞里想象:自己被母亲,警察还有记者带回了城市,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全世界都知道胡蝶被拐卖,传言给一个傻子生了一个儿子。可想而知,她在城市里完全生活不下去。结果,想念儿子,回到了被拐卖的地方。
这本书的结尾很模糊,然而,现实却很清晰。贾平凹根据现实的故事改编的,十年的酝酿,我相信好故事要经过时光的蕴藏,才会香,才会有味道。
时代在快速发展,城市一线化,农村城市化,可是,还有多少个“与世隔绝”的乡村,靠拐卖的妇女孩子,来延续香火?
一本书的背后,一个故事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一步一步的书写这些让人痛心的事。
胡蝶在窑洞里不会飞,梦想着能飞回去,飞回城市。真的有一天,回家了,回城市了。这里,又比窑洞好多少?
冷眼看人,拿自己的痛彰显警察的威武,除了父母,并无可恋,不如回去,至少在那里,自己还可以生存出人最起码的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