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童年二
上了小学,我又喜欢上了美术,在学校里有一个同学画画很好,他住在烂泥渡路,姓陆,家里很穷,听说他父亲抓走了,只有母子两人。我常去看他画画,后来,还同他一起到黄浦区文化馆美术班学习,成了好朋友。美术班不收费,一天隔一天晚上上课。教我们的老师只有一只右手,左手到肩膀都没有了,他只能用右手作画,作画时把右脚搁在左腿上,要换笔或者拿东西时,就把画笔插进脚趾隙里,有时一个脚要插上好几支笔。我们最早学的是素描,有时画石膏像,也画人体素描。还教国画,水粉画、水彩画。老师告诉我们平时还要多去临摹一些好的作品,但是千万不要打格子临摹,那会养成依赖性。老师星期天还经常带我们到外面去写生。
自从学了美术,我常在家里照着连环画临摹,我最喜欢华三川,叶浅于,顾炳鑫,这些画家,尤其是丁炳曾,韩和平画的《铁道游击队》十本连环画,每一页我都临摹了。我还经常到上海南京东路“荣宝斋”,“上海美术展览馆|”去看“美展”。那时齐白石、黄幻吾、丰子恺、关良等画家的画常挂在‘荣宝斋’卖,国画是按照尺幅大小和画家的名气来定价的,齐白石的画每尺是五十元,我虽然很喜欢,可哪有这么多钱。不过,我曾经在浙江路上一家古玩店里化了我口袋里仅有的五元钱买过一幅卷轴,纸都发了黄。这是清代一个无名画家画的,画的是一个光头和尚坐在地上打瞌睡的样子。离开上海时,我把画带到了江西。可惜随着年代的变迁,再也找不回来了。
一天,我去南京西路上的上海美术展览馆参观,一进“展馆”,就看到一幅非常大的画,有四米多高,二米多宽,是一幅李琦的《毛主席走遍全国》的大幅国画,我对着画,久久不愿离开,很想当时就临摹下来,但馆内有告示,不准照相,不准临摹,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想,默默地记,把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细节特征都尽最大努力记在心里,回家的路上像背书一样地背着。
晚上,我开始打草图,把能够记得的全部落笔在小样上,成了一幅小稿,在小稿上找问题,到星期天再到展览馆去找差距,回家以后再修改,如此三次反复,我才开始正式上稿作画,那天晚上,待父母上楼睡下,我在楼下先用报纸把电灯蒙上,不让灯光透到楼上,随后就看着小稿,按照心里想起来的一笔笔画起来。半夜,可能母亲看到了灯光,在楼上喊:“还没有睡觉呀?”我装睡没敢出声,画了整整一个晚上大样终于出来了,但是到了白天一看,色彩和晚上画时眼睛看到的完全不一样,颜色偏深。原来晚上在白炽灯光下的色彩和白天看完全是二码事,我只好在白天的自然光下重画上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成功了。这天,大家都看着我画,说我很聪明。这幅画用了整整一张五尺大的宣纸,这是我九、十岁时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从此,大家把我当成了小画家。
星期天我和伙伴常到外面去写生,有一天在中苏友好大厦写生,正巧碰见了漫画家张乐平。在那时的上海没有谁不知道“三毛”,在中、小学生里没有谁没看过《三毛流浪记》的,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影响很大。当他看到好几个小朋友在写生,就挨个看了看,我只看过张乐平画的《三毛流浪记》,从来没有见过画家本人。当他问我多少年纪,在那个学校上学,并且自我介绍说他就是张乐平时,惊得我目瞪口呆。他对我的画指导了一下,说;“要好好坚持,要经常画才会熟能生巧,以后,画的东西可以拿给我看看”。说着,还给我留下了他家里的地址。两星期后我去了一次他在巨鹿路的家,拿着画让他指点,真的是受益非浅。可是不久后父亲让我转学到江苏海门乡下去,从此就和张先生断了来往,没能正式拜张先生为师,成了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不过,在以后的学习中,张先生的教诲一直影响着我,我一直都特别注重练习线条的基本功,尤其是国画,我总是力求线条严谨、自然、不拖沓,不糊弄任何一点,一线。
我经常到上海南京东路的“荣宝斋”去看画,而“荣宝斋”主要是卖一些高档的笔墨纸砚以及很多名人字画,还经常举办一些名人书画展。非常有幸,一次我不但看到了在“荣宝斋”展出的岭南花鸟画画家黄幻吾的画展,还看到了画家本人。
“荣宝斋”展出的主要是国画。所以我很喜欢国画,就以学国画为主,但国画又以字、画、篆刻为一体。因此要学国画就要从这几方面都入手。先开始学写字,我就特别注意商店招牌上的字,因为一些大商店的招牌都是请一些名家写的,看到了就在心里默写,然后再多写、多练,后来又临一些贴。另外,我在福州路美术用品商店买了一些比较便宜的石头学习篆刻,刻些什么呢?当然我先要起一个笔名。我特别崇拜齐白石、徐悲鸿,我一片丹心学白石,就叫“丹石”吧。从此我一直用“丹石”作为我的笔名。齐白石自称是八百石印富翁,我也要多刻一点,我买不起篆刻刀,就找了一个断钢锯片在水泥地上磨成一把刻字刀,包上破布刻。一次刻字时因为用力太大,刀口滑到了左手的食指上,割得很深,都能见到骨头,还流了很多血,我一直用大姆指摁着伤口,不让家里知道,还好我的伤口愈合很快,几天后伤口就好了,不过到现在还留着明显的疤痕。
我经常去玩的地方大致就是小东门的城隍庙、南京路上的荣宝斋、南京西路上的上海美术展览馆、福州路上的美术用品商店、以及中苏友好大厦(现在改称上海展览馆)。那时苏联是中国的老大哥,关系铁得很。
一九五三年三月份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逝世,国家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在下午五时整全部都要肃立三分钟,所有汽车,轮船,火车鸣长笛。当时,我在上小学,学校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黑色的袖套。放学后我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突然响起长长的汽笛声,走在马路上的人立即停止不动,低头默哀,一时间好像空气不再流动,地球也不再转动。
网友评论
丹石寓意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