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真有点不容易,半年没登简书。我找了半个小时才找到自己的账号。刚进来的第一感觉就是,简书变得不一样了,我个人的观点是:个人界面有点像某某乎,写文章的界面有点像某某笔记。其实这些改变都可以理解,简书的宗旨就是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写作平台。
至于为什么我停更了半年呢?一句话吧,就是我的写作偏离了我的初衷了。
经朋友的推荐,16年年底开始在简书写作,那时候就觉得好玩吧,由于自己喜欢看书,也就把简书当做一个分享的一个平台,所以那时候的写作的目的就是分享。但是在简书这个平台待一段时候后发现,光有分享的心是不够的,还有有人看你的分享,有人和你交流,有人给你反馈······这就要求你的文章有传播度,也就是文章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足够的有料。
所以,我和大部分简友一样,开始研究什么样的题目最吸引人,什么样的文章题材阅读量最高,投什么样的专题通过率最大······这些做法其实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处在,我们做了这么多努力,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分享,最初的目的不就是我们在乎分享本身和我们所分享的内容?但我们渐渐不在乎它们了,我们开始在乎如何增加阅读量,如何涨粉,还有最极端的就是如何的变现。至于分享的内容,我们好像不太关注了。
今天是一个分享的时代,我们渴望被别人关注,渴望自己对世界的反应获得他人的反馈,渴望自己那孤独的自我可以触碰到别人孤独的心。都说人生是一个围城,那写作何尝不是的呢?没进写作这个城之前,很羡慕那些写作的人,他们可以获得很多的关注,有很多的粉丝读者,但进城后会发现,那些获得关注的写作人也只是一小部分群体而已,大多数的写作者只是在写作这条路上挣扎着。
我们要承认这个事实,每个领域都有“头部效应”——20%的人获得一个领域80%的资源。刚开始我们会满腔热血的去投入写作,但如果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大部分人都会放弃。可是我们忘了,当年高考时,明知道考取名校的几率很低,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还是为之而努力。一个的成功确实是属于少部分人的,但是我也想说另一句话:成功的道路上不会拥挤。
记得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遇到一位简友,名字我也就不提了,我写这篇文章前还特意去看了看她的主页,上面显示她有70000多粉丝。嗯,我确实没有看错,当初我们还在互相鼓励去坚持写作,现在我粉丝400,她已经70000了,我已经停更了半年,而她依然在坚持着。虽然这不能代表她成功,但是在简书这个平台上她的粉丝量和传播度已经属于那20%的群体了。关注她的同时我也看了其他一些熟悉的简友,大部分人已经停更了,也有一小部分人还在断断续续的写作。
这也间接的说明了一点,成功的道路上确实不拥挤。
文章写到现在,能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我是在批评自己,如果这样想,可能你们错了。当我在半年前发现自己的写作背离了我的初衷时,我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及时的抽身去反思自己。这半年虽然没有写什么文章,但是却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的地方,见识了很多的人。虽然这些代替不了写作的价值,但是它们都是我成长的养料。
至于我为什么开始回归写作,初衷很简单,像我刚开始写作的目的那样,我想要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