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强楚弱,本来是治理模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极少数楚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学习秦国的治理模式。可是,楚国的官吏阶层不愿意学习秦国的竞争治理模式。
楚国的官吏阶层是从世袭和关系网形成的一个垄断集团,这个垄断集团严重缺乏在竞争环境下生存的自信。学习秦国危及到官吏阶层的根本利益,只对富裕阶层和贫穷阶层有利。因此,官吏阶层只好揣着明白装糊涂,想方设法来维护楚国的垄断治理模式。但是,他们也必须有现实的成就来稳定平民的情绪,最终想出来走资源式发展的道路。就像某些依靠石油暴富的国家一样,楚国从出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实现了经济上的突飞猛进,差一点就要追上秦国了。楚国的平民从经济腾飞亢奋不已,普遍开始相信财产归属公共所有的垄断治理模式更加具有优越性,认为秦国财产归属个人所有的竞争治理模式只是占了先发优势。官吏们却是心知肚明,知道这是在杀鸡取卵让平民们满意。等到鸡被杀光了,就很难继续糊弄下去了。然而,他们只要得过且过,已经不去想未来了。他们自我安慰,相信后人会有更高的智慧来解决未来将要面临的严重问题。
秦国最痛恨走资源式发展道路的垄断模式,他们深知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楚国终归会有无鸡可杀、无卵可取的时候。秦人害怕楚国经济崩溃,害怕未来的楚人会形成天下最大的难民潮。他们预估那样的难民潮将让天下无法承受,楚国的危局会牵累秦国以及全世界。秦国恐怕垄断模式祸害天下,每一届大统领都在努力想要帮助楚国转型治理模式。然而,楚国的官吏阶层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始终要坚持垄断模式,甚至还要向天下推广资源式发展道路。眼看楚国越陷越深,也越来越危险,秦国只好采取严厉的打压措施。
秦国的打压让楚国官吏阶层很被动,楚国的官吏阶层极力掩盖真相,不让平民知道是垄断模式威胁到了天下的安全,强调是秦国害怕被楚国超越,要阻碍楚国的强大。在楚国,官民普遍都恨极了秦国,认为秦国横行霸道。楚人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秦国要多管闲事,普遍以为是秦国在与楚国竞争天下利益。
当年楚国陷入经济困境中的时候,基于发展的需要,不得不与秦国建交,寻求秦国及其盟国在资本和技术上的支持。秦国愿意结束与楚国对立,是得到了楚国同意逐步实现治理模式转型的承诺。秦楚建交,有一段所谓的‘’蜜月期‘’,楚国从而缓过气来。虽然秦国在与楚国的交往中占了楚国的大便宜,但是给了楚国可以实现经济腾飞的机会,秦楚双方实际上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可是,在约定的期限内,楚国根本就没有认真履行治理模式转型的承诺。秦国眼看楚国官吏阶层没有什么诚意,发现继续占经济利益上的大便宜,可能是在纵容楚国的垄断模式,未来将要为这种纵容付出更大的代价,恐怕是得不偿失。于是,秦国干脆宣布要与楚国在经济上脱钩。
楚国在经济上要严重依赖秦国及其盟国,秦国在经济上并不怎么在乎楚国。秦楚之间在治理模式上的分歧才是根本矛盾,竞争与垄断是永远不可能调和的对立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