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历史有意思山西省
山西人敢当面说唐太宗不如隋炀帝,连魏征都服得妥妥地

山西人敢当面说唐太宗不如隋炀帝,连魏征都服得妥妥地

作者: 史壮宁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0:24 被阅读21次

    大凡成就一位名君,除了这位皇帝本人就想学好,身边必须有一批敢于直谏的能人才行,要只有那么一两个,说不定哪天皇帝没捺住性子,真把他给杀了。就像在李世民的身边,除了贤惠的长孙皇后,以直谏闻名的魏征之外,还有房玄龄和马周等人,另有一位山西蒲州人张玄素也很胆大,竟敢当面说唐太宗不如隋炀帝!

    (唐太宗和他的臣子们)

    这件事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四年,李世民继位后,想在洛阳建造一座行宫。当时官拜给事中的张玄素就上书直谏,说得很不客气:

    “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意思就是你让那些刚刚被战乱折磨过残存下来的人为你服役修建宫殿,这就是沿袭隋朝的弊政,就从这点上来看,你干的事比隋炀帝还操蛋!

    (张玄素)

    这话说得可真够难听的,换个皇帝,估计也就送了小命了。当时唐太还行,也是压着心里的怒火,咬着牙说:“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我比桀纣如何?”

    听听这话也有下套的嫌疑,好在张玄素没有顺着太宗的指引往里跳,但他并不怕,还是强调,你要盖这个宫殿,我担心也会“同归于乱”。意思是怕得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吧?

    可以想像,此时唐太宗一定是转过几次杀掉这个多嘴驴的想法……

    着张玄素话风一转,说当年您刚攻下这洛阳的时候,太上皇下令说要把那些高门大殿都一把大火给烧了,是陛下您建议说,那些瓦木还是可用的,为什么不赐给穷人们呢?这事虽然最后没弄成,但是您的至德却被天下人称颂喔!这才过了五六年,您的所做所为差别咋这么大呢?

    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些敢于直谏的大臣还都是脑容量极大的,要是光直说不智慧,再有几颗脑袋也不够皇帝砍的。张玄素的这番话就让你唐太宗都没有办法反驳,你不是要当一代名君吗?这兴修宫殿疲役百姓,“何以昭示万姓,光敷四海”?

    此时就显出唐太宗的了不起了,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在刘肃的《大唐新语》里,只记了太宗说的一个字:“善”。但是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却写:“即为之罢役。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意谓太宗立即下令停止此项工程,还说以后他如果有事去洛阳,即使露宿也不碍事!露宿!太宗不愧为太宗,一代名君的这番话也能感天地泣鬼神了。

    魏征知道这事,感叹说:“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敬佩之意,溢于言表。

    一个小插曲:《新唐书》里记载太宗赏了张玄素“彩二百匹”,而唐代刘肃的笔记《大唐新语》说太宗赏了张玄素“彩三百匹”,后来司马温公的《资治通鉴》从了《新唐书》,也写了“二百匹”。

    大家习惯把《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称之为正史,而《大唐新语》之类笔记被称之为野史,但在这件事上,我觉得野史更可信,既然赏了,何不赏得多点?

    顺便也交待一下,根据《食货志》记载:“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而一斗米值多少钱呢?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说:“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所以,这么看起来,太宗本来就赏得不算多,只不过是表明了一下态度而已,而张玄素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争取来的,是天下苍生的利益,岂是这区区几百匹彩绢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西人敢当面说唐太宗不如隋炀帝,连魏征都服得妥妥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tv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