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侵删.JPG如果没有亲爱的朋友们,没有透过他们生命终点的视野看人生,没有经历过命运不断的击打和重组,朴菀或许不会对人生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当她从拒绝到感动,从不情愿的旁观者到真实的参与者,从不以为意到用生命的真诚和热情完成《我亲爱的朋友们》书稿。我们从这场混杂着爱情、友情、亲情的人生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与生活的不易,感受到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感受到每天见到太阳升起的美好。
垂暮之年的老人用热情把握住的每一天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生命意义。也许正如朴菀的外婆所说: “九十多年的人生并无特别,说不定这就是正确答案。”
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以朴菀这位青年作家的视角和一群老朋友的故事为核心,透过青年人与老人两种群体的碰撞,把人生终极意义的问题徐徐铺陈开来。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和终将面对的生死问题,究竟要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头看我们走过的路再进入最后的光芒之中?我想每个角色都给了我们启示。
- 婚姻中女性的自处
在《奇葩说》上曾有这样一则关于婚姻的金句:“婚姻是一个看不见的祭坛。从爱情到婚姻,就是走下神坛,走向祭坛。”
晶雅阿姨四十多年的婚姻生动地演绎了这个过程。婚前她和石均大叔甜甜蜜蜜,就当她以为自己嫁给爱情的时候,她其实走进了坟墓,埋葬她生命的坟墓。
石均.JPG被石均大叔一句“和你周游世界”的戏言哄了一辈子、骗了一辈子,她以为这个愿望总有一天会实现,她以为婚后她还会被爱情幸福地包裹着。然而,进入婚姻后的她立刻就成为了丈夫一家人的免费保姆。石均大叔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成了晶雅阿姨婚后四十多年忠诚的服侍对象。
当三个女儿成家立业,她每周的时间又被三个女儿的家务和琐事占据,她靠着为三个女儿打工赚来的钱支付母亲疗养院的费用,以此维系母亲的生命,维系着她自己对生命的眷恋。
面对晶雅的无私付出和被家人榨干的人生,丈夫石均大叔不仅没有体谅和感谢,反而处处用自己愚蠢可笑的大男子主义冷暴力晶雅。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外面他可以卑微、下贱,可在家里,他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他以辱骂、呵斥的方式彰显自己的家庭地位,他以所有的方式接济自己的兄弟,却未曾把晶雅的微小愿望放在心上。他不允许晶雅有自己的人格和自由,他不允许这种由他的权利所构建的婚姻秩序遭到破坏,他所需要的是老婆毕恭毕敬的仰望和永远百依百顺的依从。他喜欢俯视一切的尊贵感。
所以他嘴碎、唠叨、脾气暴躁、让人忍无可忍,他却从不以为意。他以为这个世界理应像晶雅那样包容他直到生命的终结。
佛说:“永远不要欺负老实人,老实人心里都有一尊佛,佛压着魔,你若推到了佛,就该面对魔。”
石均的过分终究推倒了晶雅心中的佛,魔随之向他走来。意识到周游世界的梦想终究只是自己头顶的一轮圆月的时候,意识到四十多年的无私付出却一直被丈夫排挤在家产之外的时候 ,意识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服帖了一辈子的晶雅终于在自己暮色将近时向前一步,跨出了离婚的矫健步伐,走向自己的人生,从未为自己活过的人生。
晶雅的离开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石均措手不及,他第一次陷入了始料不及的人生困境。但恰是这困境让石均真正有了机会面对真实的自己,在犯了一辈子浑的迟暮之年有机会以全新的面貌度过余生。
周国平说:“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内在力量,就是觉醒。” 于石均而言,这契机就是晶雅的离开。
有多少女性和晶雅阿姨一样一辈子在婚姻中委屈求全、任劳任怨,然而婚姻奖赏给她们的不是人生的快乐与幸福,而是全然地失去自我,是站在人生终点为自己黯然失色的人生悲悯与痛苦的哀悼。
当晶雅阿姨与闺蜜喜慈阿姨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电影《末路狂花》时,电影中主人公开着敞蓬跑车在公路上潇洒自由地驶向自己人生旅途地目的地的时候,那份狂欢背后的悲伤是晶雅心中的伤痛。那份伤痛缓慢而又漫长地冲击着她,使她喊出了:“要死也要死在路上。”的豪言壮志。
晶雅.jpg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一位女性,在她成为妻子、妈妈和女儿之前,她也曾是少女,有自己美丽梦想的少女。可她一旦进入婚姻,我们就会自觉地把她们的梦想拿掉,仿佛她只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儿,我们期待她们忘掉头顶的天空,从此安心守护她们的家庭。
于是,她们自己也接受了这份周遭的环境和人所赋予她们的身份认同,成为了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的好妻子、好妈妈。那些被掩埋心底的梦想终究只是一缕风,滑过她们年轻的发丝,在岁月中渐渐飘散。唯有在某些无月的暗夜,在某些擦肩而过的瞬间,撩拨着她们的心,让她们看着那走过的路,久久不能平复。
也许这也是现在大多女性恐惧婚姻的原因,她们是那么的想要飞上天空成为自己,而婚姻却会断掉她们的翅膀。
- 女性如何与自己相处
喜慈阿姨被称为四次元小公主。因为嫁了有钱的丈夫,相较于晶雅的辛苦,兰熙的拼命,喜慈婚后的生活仿佛应该是优渥而幸福的。当然,物质上确实是。她呆呆傻傻、任性傲娇又公主病加身。若不是条件优渥,她断然是养不出这样的富贵病的。然而,精神上她却独自步入了荒漠。
她在丈夫去世后多次试图自杀,直到她患上妄想症直至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她的孤独和痛楚才逐步向我们敞开。
喜慈.jpg她曾爬上最高的楼想要从顶楼一跃而下;她曾想要站在马路中央被轰鸣疾驰的汽车撕个粉粹;她曾爬上汉江大桥想要把自己的身体连带灵魂都扔进冰冷的汉江。只因为害怕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害怕成为别人的麻烦,她选择了结束生命这条路。但命运把她一再留了下来。
尽管她把床搬到了客厅,在屋子里贴满了花式鼓励自己的便利贴,也生活在儿子的监控之下。但孤独和恐惧又带领她走进了妄想症的世界。
仿佛呆在一座无人可及的荒岛上,尽管有三个儿子,有众多好友,有晶雅那样贴心的闺蜜。但所有人都会回归自己的世界,当周围的潮水退去,又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人,而她无法忍受孤独。所以在她的妄想世界中,她得到了一位帅哥的偷窥和关注。那关注填补了她内心的空白和寂寞,她需要用那关注驱离独孤。
在《生命的重建》一书中,作者路易斯.海对阿尔兹海默症患病的心理原因分析是:拒绝按世界本来的样子处理它。无望和无助。愤怒。
年轻时的喜慈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助而失去得了病的大儿子,为此,她对自己的无助、对晶雅没能伸出援手、对没有保住她大儿子的世界怀着深深的怨恨和愤怒。这份怨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光里不断地滋长蔓延。
直至丈夫去世后她用拒绝接受事实的方式,显露出孤独和无助,以此对抗世界本来的样子。
这些复杂的纠葛在她七十多岁的人生路口汹涌汇聚,使她得了老年痴呆,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症。
幸运的是,喜慈阿姨的朋友们没有因为她患了阿尔茨海默症而远离她,她所获得的是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她的小儿子没有因为她患了阿尔茨海默症而远离她,她所获得是儿子的愧疚和自责以及更尽心的孝顺。她的初恋没有因为她患阿尔兹海默症而抛下她,她所获得的是坚定不移的爱与支持。
喜慈2.jpg喜慈阿姨的身上没有所谓的婚姻的枷锁,虽错过初恋成才大叔,但婚姻并没有困住她。问题在于她与自己的相处出了问题。
她无法接纳本来的自己,无法释怀过去,所以她用生病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照顾。以此把自己放进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逃避现实世界。只有这样,她才感到安全,才感受到爱。
正如喜慈阿姨的演员金惠子所主演的另一部剧《耀眼》。女主金惠子因为对年轻时丈夫所遭遇的冤屈和不公无法释怀,而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在现实与幻觉颠倒的世界里,她一次次重构着自己的世界。
可以看到,除了病理原因,长期积压的愤怒和怨恨才可能是人们被阿尔茨海默症侵袭的主要原因。
喜慈的故事不应该只是如何对待一个生病的人的启发,从她的身上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个人,尤其是一名女性在她的病症背后所折射出的心灵旅程。
我们的挫折和困境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当我们处于人生暗夜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和回应?我们自己是谁?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要何如化解自己的无助、无望、愤怒和怨恨,让自己幸福平和地走过这一生,而不是被情绪消解,被无法释怀的情感牢牢困在原地?在这个世界给予我们一系列的标签背后,我们要如何与自己相处?
正如喜慈在痴呆最严重的时候背着假想中的大儿子在故乡的路上走了一天一夜而被找到的时候,她对自己,对所有人,对这个世界的呐喊:难道因为她过着舒心的日子,就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伤痛吗?
是啊,我们无法对任何人有所期待,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圣人也非完人,无法让自己完全与世俗隔绝,我们会有伤痛、会有遗憾、也会有愤怒。接纳它们,让它们来也让它们去,无需掩饰,也无需压抑。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理解自己,真实地做自己,允许一切的发生。在这虚无的世界里,允许自己以自己本来的样子存在,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何不像喜慈一样,在70岁的时候,还要任性的让出租车司机在不能停车的地方停车,只因为:我想要这么做,我愿意这么做。
拿掉所有的标签,拿掉所有的限制,当我们与自己相处愉快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 女性请一定为自己活一次
朴菀的妈妈张兰熙脾气火爆、控制欲强,三十多岁的朴菀甚至不能为自己做决定,按照妈妈的要求成为了作家,按照妈妈的要求帮助她和她的朋友们,写她和她朋友们的故事,按照妈妈的要求谈恋爱或分手,按照妈妈的要求活成听话懂事却压抑自己的乖女儿。
兰熙1.JPG因为年轻时遭遇丈夫出轨,她曾一度想要毒死自己和女儿;因为被最好的朋友隐瞒丈夫的出轨,她曾把她们可贵的友谊冰封在漫长的时间之中;因为独自抚养女儿长大,又要照顾父母和瘫痪的弟弟,她拼命赚钱,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家庭。
许是因为遭遇了太多命运的责难,所以她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到女儿朴菀身上,女儿是她最大的骄傲,也是她所有的希望,是她唯一能够以爱的名义名正言顺控制的人。她爱得窒息,窒息到女儿终与她翻脸,决绝地要做一个抽烟喝酒、不听话的叛逆者。
她行侠仗义,哪个朋友需要帮助她都毫无怨言;她爱家人,为了她们工作365天全年无休。她的价值和满足感全都来自于她无私的付出,她们是吸血鬼,榨干了她却也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直到身体健康的她忽然成为了肝癌后期患者,直到她发现乖乖女朴菀和她誓死都要反对的两类男人都有了纠结:已婚者和残疾人,像前夫一样的出轨者,像弟弟一样的残疾人。
人的奔溃源于自我搭建的一套世界运行体系无法运转。张兰熙的世界崩塌了,那个强悍、勇敢、直率,硬汉风格的张兰熙,瞬间就褪去了坚强的外壳。面对死亡,她像任何一个人那样,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恐惧和茫然。
直到站在鬼门关前,经历了生与死的较量,她才领悟到:这可以好好活着的每一天是那么的可贵,而在这之前的每一天,她忙于成为孝女、姐姐、妈妈、朋友;她把自己浸润在丈夫出轨的愤怒之中,她把自己封锁在对朋友的责怪与怨恨之中,她把自己紧紧地拴在家庭这个枷锁上;她耗尽半生怨恨和愤怒,她耗尽半生想要成就这世界赋予她的角色,但她的一生却从未成为张兰熙,她从未为张兰熙活过一次。
当她试着放下对英媛的成见,她的生活因为多了英媛这位闺蜜而有了更坚强的后盾;当她试着放下对朴菀的控制,朴菀的爱情不再纠结,妈妈和女儿心灵上的和解也让她们走近了对方的内心;当她试着放下对残障弟弟的担心和偏见,弟弟迎来了自己的爱情,而她也得以解脱;当她因为癌症放下对家人的担心而关注自己的时候,家庭没有因为她的缺席而停止运转,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找寻自己生命的出路;当她终于试着成为自己,她不再那么愤怒,也不再那么疲惫,她不仅迎来了自己的爱情,也迎来了生命的重生。
兰熙2.JPG每个人有自己要走的路,太阳不会因为谁而不再照常升起,我们不是任何人生命里的必须,而任何人也不是我们生命中的必须。兰熙走到生命尽头的幡然醒悟提醒着我们:唯有我们自己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唯有活出自己,才能活好人生,才不会辜负生命。女性,更是如此。
写在最后
剧尾,这一帮老朋友们终于踏上心心念念的旅行。在路上,他们继续延续着珍贵的友情,互帮互助;他们终于把身体和灵魂都带在了路上;他们把旧的自己留在原地,去蜕变成一个新的自己;他们终是以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余生不长,不要蹉跎每一秒,即使暮色垂垂,也要把握住每一个当下,热情的浇灌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
大结局.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