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二节晚自习下时,纪律委员任同学给我递了一个条子,写的是上节自习课说话思同学的名字,这是她开学两个月以来第一次给我反映班级情况。
她说:第一节自习思同学跟周围人说话,她劝思别说话,思大声说自己没有说话。她就劝思不要大声说话,再说话就要记 思的名字了。谁料思说,记吧,记吧,谁怕谁。态度极不友好。
听到这话我十分生气。下课后就把思同学叫过来,当时我就劈头盖脸地指责起来,说她没有资格在自习课上大声说话,还说她不服从干部管理,让她有本事自己当纪律委员。
说到这里时她眼中已有泪光。但我当时还不依不饶地说:“你想哭,我也想哭。你做错了事不认错,哭有什么用?”
这时,她强忍着委屈说自己做错了,下来她给纪律班长道歉。这时我渐渐冷静下来,感觉自己刚才太过分了。然而伤人的话已经说出了,早已无法收回了,我只有暗暗地后悔。
今天下午我又问起她给纪律班长道歉的事,她礼貌的说:“老师,我还没有道歉,我想着给她买杯奶茶,然后再道歉,效果会更好一些。”听到她这一番通情达理的话,我感到上次我确实有点过分了。我也给她道了歉,她笑着说:“没事,没事,老师。”
但我知道,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上的伤害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正如我看到的这个故事:有个坏脾气的小男孩,父亲让他每次发脾气时在围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他钉了37颗,慢慢他钉下的数量越来越少。后来父亲又告诉他,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时,就拔出一颗钉子,终于有一天他把所有钉子拔出来了。父亲指着围栏上的洞说:人生气时说的话就像钉子,即使后来拔去了,也会在心里留下疤痕。
是啊,这个故事是多么值得我去借鉴呀!我多次告诉自己,冲动是魔鬼,坏脾气也是魔鬼。我我今后也要告诫自己,遇事三思,希望我会变得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