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观《八角笼中》有感

作者: 雨凉1994 | 来源:发表于2023-11-05 20:0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晚和妻子一起看了《八角笼中》,据说这是王宝强拿到“金扫帚奖”后的发奋之作,要还给观众一个真正的故事。

前期在抖音上也看到很多电影情节和幕后花絮的宣传,比如传播最广的是小孩子吃馒头场景的花絮,因为拍摄需要半块馒头看,工作人员想掰掉半个,孩子们三两口就咬下馒头吃进肚子,担心浪费粮食。

这样的举动绝不是吃饱穿暖后该有的反应,这样的画面怕是谁见了也禁不住触动恻隐,这才是影视该有的样子,用这些超越认知的举动去引起观众的共鸣。

虽然对影片抱有期望,但在上映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观看,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事情比较多,确实没能赶上,待时间错开,影院好多已经下架。再一个就是在深入了解影片介绍后,并没有看到我想要看到的内容,反而让我看到了《摔跤吧!爸爸》的影子。所以直到昨天才看了影片。

这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做向腾辉的拳击“好苗子”,因为教练的欺骗不仅获得了几年牢狱之灾,也断送了自己的拳击之路。后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群大山穷孩子的教练,教他们拳击,带他们走出大山,打破命运枷锁,找到一条出路的故事。

看完全片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出路两个字在脑海挥之不去,对于我们来说,拳击是一项运动,是一段可以让自己热血沸腾的影像,但在大泷山的孩子们眼里,这是他们的出路,他们不想再做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不想是一个没学上没人管的野孩子。他们想走出大山,拳击便成了唯一的出路。

这个故事线相信看了影片的朋友都可以明了,但真实的情况是我发现本影片和《摔跤吧!爸爸》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如果满分10分的话,整体下来我能给打7.5分吧。

首先故事选的很好,据说是根据真人事件改编的,社会问题揭露无疑,影片想表达的内容也清晰。

比如:大泷山的孩子们半路为匪。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半路为匪,尤其还是一群半大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出门打工,一去无音信,无钱、无地、无牛,甚至生存的技能还没有学会,就要自己谋生,这与原始社会何异?比如苏木姐姐主动躺下的情景,这里相信大多数都明白其中含义。试想自己若是这样的孩子们,天天只想着果腹,只想着能活下去,哪里有精力去想走出大山,哪里还有出路可言?所以拳击,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出大山的出路。

比如:学校借读费问题和私立学校的校长。规章制度是一个成熟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但在这样的逻辑之下往往会出现许多节外生枝问题,就像腾辉俱乐部的孩子们没有正式学籍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但大泷山的孩子们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说获得教育。这里能看出来向腾辉在给孩子们一条出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能通过知识学习的方式,巩固这条出路,不然难免重蹈覆辙。但上学引发的“钱”的问题,让这些孩子无法正常入学读书。

比如:谢理事的有意刁难。谢理事是李晨出演的角色,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带来的遐想却很多。苏木与马虎的参赛资格为什么会被取消?谢理事为什么会递给向腾辉一张其他俱乐部的名片?在向腾辉拒绝谢理事后,腾辉拳击俱乐部的问题为什么会被迅速放大快速传播?这一切是为什么?说到底还是利益。而向腾辉为了孩子们的出路,忍痛将合同转给了其他俱乐部。

比如:社会舆论与真相的差距。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渐渐失去了耐心,在看到有悖于理想道德之外的事情时,便会指责发难,根本不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影片中是这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键盘侠们不痛不痒的一句话,却像镰刀一样划在受害者的内心,甚至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甚至舆论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治机关的处理与判断,而这些舆论也好,背后的键盘侠也好,只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丝毫没有考虑过这是一条出路的问题。

当然,影片精彩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胜列举,但是总感觉有些地方很突兀,或缺少细节,或转折过快,或故事不完整,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不够理解剧情。

下面我简单列举几个我不太明白的地方。

就像向腾辉看望母亲时对自己往事的回忆,这里其实是想告诉观众,自己不碰格斗的前因。在没看到这段回忆之前,我以为向腾辉已经是全国冠军或者世界冠军了,就像《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那样,但其实不是。我看到这里时心中也在猜想,是不是后面剧情向腾辉也同样面临利益或其他因素,被迫作出选择,但他付出代价,成全了孩子们。我以为剧情会做一个呼应,但没有。可能导演在这里只是想阐述原因,或是借自己蹚出的路,来为后面给孩子们出路做铺垫。我总觉得这里缺点什么,没能将气氛拉起来。

第二个是向腾辉、苏木和马虎被混混围攻在楼梯,向腾辉为马虎拦住了刺向混混的刀,这里向腾辉也说能感受到马虎是动了杀心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细节,但这个细节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有了后续。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前看其他影片,遇到这样的情节,虽然经历了温暖与关爱,但还是犯下了同样的过错。在影片中,马虎经历此事后,像突然改变了人设,很是耐人寻味。

再有是向腾辉与马虎设计夺回合同的片段。这段有些简略了,尤其是采访结束后的事情,只是交代了个大概,许多细节都没有。像是要着急落幕,几句话就从高潮部分跌落谷底,或者说转折的太快了。

包括最后的擂台上的苏木,感觉主角光环太严重,就像前面打假拳一样,前面是9分假,最后是5分假。开始被揍,后来爆发,决胜对手的情节很多,可以说是烂大街了,但是我在看最后决斗的场景时,就像是在打一场假拳似的。我记得之前看《杀破狼》时,吴京与甄子丹的打斗场景,虽然遵循的也是同样先挨打,后反杀的思路,但根本看不出一点违和之感,可能也是电影类型不同吧。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总的来说,《八角笼中》还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与感悟。

片子有这么一句话,加上前面的问话,先后出现了三次:

小的时候你问我一句话,你知道格斗是什么吗?现在我能回答你了,格斗就是我们这辈子唯一的出路!

这里的重点是出路,正是因为有了格斗,这群大山里的孩子才有了出路,才能够走向更远的地方去看看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那么同样,我们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呢?

我们没有像大泷山的孩子们困在大山里看不到外面的天,但我们被困在“格子间”同样看不到外面的天。

大泷山的孩子们为生存半路劫道,我们为了生存背井离乡起早贪黑。

大泷山孩子们不作出改变可能就要被饿死,但我们很多人不至于,我们不至于饿死,但温水煮青蛙状态,让许多人安于其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同样被困在牢笼之中。

我们只是看到了大泷山孩子们的出路,可有没有思考过我们自己的出路呢?

孩子们为了走出大山,付出了多少努力?用向腾辉的话说是:“往死里练。”我们当然不可能立马裸辞去寻找自己的出路,也不可能去没日没夜的加班以求更好地发展。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些其他事情,为自己谋一条或多条出路。

之前刘润讲过一个“三八理论”,第一个8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8小时大家都睡觉,第三个8小时你在做什么?

加油!

不要到了中年危机才想起找出路,而是要找到出路避免中年危机。

相关文章

  • 观《出路》有感

    这部被有些人称为是自己有生之年看过的“最恐怖、最压抑”的中国教育纪录片《出路》,分享给你。 《出路》 我们不知道解...

  • 观《出路》有感

    虽然看完了影片,但是我迟迟不愿动笔,总觉得心里隐隐作痛。至今我的耳边依然清晰的回荡着马百娟背诵课文的声音。 其实早...

  • 观《出路》有感

    观看了《出路》影片,对于大龄小女孩的命运感触最深。在农村,很多人都说女孩读书有啥用,以后出嫁了都是婆家用。而影片中...

  • 观《人间世:笼中鸟》有感

    前两天看了纪录片《人间世2》的第六集“笼中鸟”。这集的故事背景是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全国数一数二的精神科专科医院,...

  • 【影事】用一张电影门票,还一场三万里大梦

    最近想看的电影有点多,比如《消失的她》、《八角笼中》 、《我爱你》,当然还有《长安三万里》。但是我却只看过《超级飞...

  • 原创诗歌:《天无绝人之路》

    (观电视剧《选妃记》有感) 当你身处绝境时 上天总会给予一条出路 只要你不畏惧人生的艰难险阻 · 一路荆棘遍地黑暗...

  • 观《武林笼中对》片段

    观看河南卫视, 展示武艺魅力。 勇于拼搏好儿女, 荟萃武术园地。 比赛友谊第一, 龙腾虎跃竞技。 今晚武林笼中对,...

  • 父母不努力,孩子没出路——观纪录片《出路》有感

    纪录片《出路》由郑琼,先后经历五年时间拍摄。 片中纪录了三个身处不同环境的人物:马百娟,12岁,上甘肃一所小学的二...

  • 哈雷机车与八角笼的文化融合

    哈雷戴维森,是一种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的美国文化。喜欢他的人,更多喜欢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八角笼中进行的...

  • 笼中鸟

    序: 亲友养有一只鸟,整日于笼中,观外面。鸣叫偶尔还会引来附近雀鸟,隔笼嬉闹。或许,笼外之鸟常常羡慕笼中之鸟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路——观《八角笼中》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gr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