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9年小镇的第一次读书会活动选择走进福铁村,共读《道德经》。
福铁村在南安康美村,上午9:00多,20多人从聚龙小镇、南安、石獅等3个不同的方向汇集到了福铁村。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小桥流水边的石磨石碾让田园风光增添了几分古朴之气,原福铁村书记、现文化公司的林总陪我们参观村子。
他说村里面的人口约2000左右,村内分布着30多座古厝,大部分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现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对穿过村子的福铁溪进行整治,做景观处理。对村落中留存的清代古民居及大祠堂、石壁土楼等进行修缮和保护,与闽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同开发和运行了福铁山庄项目,在红砖古厝里修建了民宿,我们今天的读书会就是在福铁山庄里面进行的。
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乡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尤其是红砖古厝、古祠堂、大小戏台、寺庙等,令那些外地的、北方的书友感觉很新奇,因此特别的感兴趣,大家不停地拍照。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而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对这些都很熟悉,我向他们介绍了闽南古建筑的特点:普遍的出砖入石和燕尾脊,而那些皇宫式雕梁画栋的大都是祠堂和寺庙,红砖白石双坡曲的则是古华侨在此的中西合璧的建筑产物,非常有时代感。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引起我巨大兴趣的是那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石堡,石堡建于清朝,长约25米,宽约21米,高约12米,墙壁厚1米,原先有上下两层,是石木结构,如今大部分都倒塌了,但结构还在,我们看到了二道门和中间水、旱闸的痕迹,以及古楼四周墙壁上众多的瞭望口和枪眼,这防水防火、防盗防匪、结构奇特、易守难攻的建筑,绝对可与永定土楼相媲美。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石头缝里长了很多不知名的植物,我上网查,知道了那开着黄心白色小花的是假烟叶树,纯白小喇叭形的是白花丹,乡野路边常见的开着一丛丛小红花的是马缨丹,镶着金边的红叶叫盐麸木,而从墙上垂下来、长得很茂盛、结满绿色果子并掉得满地都是的植物叫薜荔,是制作夏日清凉绵软美食石花膏的原料。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恣意生长的植物令古老的石堡更具历史沧桑感。
这个村的祠堂有个特色,除了供奉祖先外,还供了文曲星魁星公,村子的戏台也多,还有个敬字亭,专门用于焚烧废旧书本和字纸,该亭子分4层,最上面那层也供着魁星公,表达了当地人对废旧字纸和书本的敬重之情。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不难看出,他们从古到今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化的推崇。也因此该村在清朝就出了13个进士,有父子同朝为官的、有兄弟同时进举的,一直到现代,读书做学问的人也特别多,博士就有7个。
崇文之风源远流长,直到现在,听说我们要在此办读书活动,村里热烈欢迎,他们用一盘盘原汁原味的土鸡土鸭、新鲜蔬菜等地道农家菜表达了他们的热情。
我们大快朵颐后,开启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共读《道德经》。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主讲人张智勇是一个地道的理科男,优秀尽职的数学教师,但他酷爱文学,尤爱喜欢哲学经典,看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道德经》,这次为开好读书会,特地自费购买了价位不菲的二十几本最优版的《道德经》赠予我们。
但他并不多言,只说他最喜欢的是第八章《不争无尤》,说的是水的学问;第二十七章《善行无痕》,作为教师的他,理解为润物细无声;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讲的是接受人的不完美及为人处事之道。推荐大家阅读。
于是大家安静地看书,认真专注,那一刻,时光似乎停滞了。我想所谓的岁月静好,莫过于此。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安静地沉浸在书中,与古老的经典对话。
3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主持人引导大家讨论,各自发表见解。很多书友坦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阅读《道德经》,但都颇有感触。大家踊跃发言,从道家到儒家、从易经到生命的起源,畅所欲言。
北大退休的方老教授说,今天恰逢她79周岁的生日,面对即将到来的80岁,她觉得应该从头开始学习。她和老伴、同是北大退休的董老教授时常在一起探讨人生,他们的人生态度是:每个人都是尘世中的一滴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要尽力地起到自已的作用,作为教师,他们的作用就是努力帮助学生成材,并尽力助推,让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就像是浪花底下的一滴水,用力地托起浪花。这也是她理解的水之善。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如此谦卑,仁爱。真正体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品德。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诚挚地祝福她:生日快乐!
掌声和欢笑声涌出古屋,欢快地跃过门前那类似于橄榄的人心果树,向门口的小溪、向古老的石堡飞去,徜徉于天地之间,微风吹过,天井的盆栽簌簌作响,似先贤颌首回应。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大家强烈要求主讲人智勇作总结性发言,他仍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道,接受事物的两面性,用一颗平常心面对,顺应自然,不失本心就行。
我想他用自已的言行诠释了《大成若缺》中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对于《道德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解读,只要对自已有触动,适合自已的,就是最好的。因此他慷慨赠书,让大家慢慢品读。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资料:现在有一种说法,作为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的《道德经》极有可能是当时他阅读先贤典籍著作的精练摘抄,因此佛家、儒家、道家等的思想、管理的智慧、甚至于中医的起源等,都能从中找到影子。更不用说现在的很多名言佳句和所谓的智慧宝典,其实都只是从《道德经》的片言只语引申而来的。
《道德经》里隐藏着无穷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地挖掘和学习;福铁村里也有无穷的宝藏,值得我们再去探索。比如全国仅有的黑色石砖厂,更有全国最好的木偶制作,其制作工艺已经获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称号,传承人也向我们展示了各种木偶的制作,繁琐的工序和精湛的工艺,更显匠人的精神。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傍晚离开福铁村时,看到福铁溪两岸种满了樱花树等观赏植物,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繁华似锦。捧着沉甸甸的《道德经》,希望今天的读书活动只是个引子,古老的智慧能在心里生根发芽。
探访古村,共读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