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1521年)
王阳明自认为自己的心学远宗孔门圣学正统,续宋儒濂溪明道之旨,发象山陆氏之学,近追康斋之源流,但象山之学却被很多人视为禅学,因此这一年王阳明在树立象山形象,力图为陆九渊拨乱反正上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王阳明行文至抚州府金溪县,称陆九渊之学得孔孟正传,要求当地妥善照顾陆氏子孙,选送优秀者到学府深造。
王阳明又行文到崇仁县,要求修葺康斋祠,祭祀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吴与弼一生不事科举,屡次坚辞皇帝征召,在崇仁县开办康斋书院,创立崇仁学派,主张自学自得、身体力行,胡居仁、陈献章、娄谅、胡九韶、车泰、罗伦、谢复、周文、杨杰、饶烈等笃学之士都是他的弟子。胡居仁、娄谅等“得其笃志力行”,启余干之学;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开白沙学派之宗。所以吴与弼无疑开了阳明心学之先声,追本溯源,王阳明认为吴与弼的学说与朱熹的老师杨时的主张是契合的。
抚州知府李茂元重刊《象山文集》,适逢王阳明七月初一经过抚州,于是请王阳明作《重刊象山文集序》。王阳明在此文中明确提出了“心学”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心学的渊源、传承、中断和继承,实际回答了自己为什么弘扬心学的原因。全文大意如下:
圣人之学,实为心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心学的源头。“中”即道心;所谓精一,即是仁,或称为中。
孔子追求仁,是对惟精惟一的传承。墨子鼓吹摩顶放踵,告子主张仁内义外,王道息,霸道行,心学因此大坏。孟子为纠正时弊,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后儒将心与理分开为二,外索于刑名器术之末,以求所谓的天理,而不知吾心就是物理;而佛老又将人伦物理弃之不顾,追求所谓的“吾心”,却不知道物理就是吾心。
一直到宋代,周、程二子恢复孔、顔之宗,提出“无极而太极”、“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之说,所谓“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差不多就是“惟精惟一”的意思。
陆象山的学说虽然不似周程纯粹,但简易直接,得孟子之传。陆氏之学,即孟子之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