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毕业季,在忙完论文等诸多事宜之后,接憧而来的是班级聚餐、好友小聚,再接着就是离别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5675/2e12aed3f7a53706.jpeg)
我买了上个月中旬的一个早上车票,我是好友中最早离校的,文娜要送我去车站,我摇了摇头:“你们谁也不要送我,不要太煽情,我怕我舍不得你们,那样我会哭。”文娜坚持送我到校门口打车,打开车窗,看着站在车窗旁边的文娜,简单的T袖衫,半身短裤,踩着一双凉拖。湿漉漉的长发搭在她的两肩,曾经豪言不化妆就不出门的她,可那天早上她脸也没洗,衣服也没换。
我摇下车窗,看着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见面,我会想你的。”
“想见就能见到,以后结婚、生子、认干妈都得见,想逃也逃不掉。”她很认真地安慰我。这算是好友间的一个约定吧。
02
我和文娜相识于大一,住在一间十人间宿舍,但并不在同一班级。刚开始走得并不近,我现在也记不清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熟悉起来,随着交流次数变多,发现我两的认知观、价值观有很多相似之处。晚上操场上时常有我们的身影,吐槽我的学生工作,谈各种身边事,聊各种家常。有空便相约一起出去玩。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善解人意、值得信任的姑娘,为人坦率不做作。
久而久之,我发现我很依赖她,遇到开心的亦或想吐槽的事都会向她倾诉。大学期间有一段时间很低落,为了缓解我的情绪,她到我去参加她们社团的户外活动,陪我去唱歌,陪我去江边散心......她在心中的一直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子。
03
大三下学期,也就算是寒假过后,我们要联系各自的老师确定实习地点。实习前一个星期,我们在操场上相约一起去北京。结果是我两都去了北京,但是却不在同一个研究院所,不过两地的车程半个小时,还是很近。
在京的第一天,我给家人打了电话报平安,紧接着第二个电话打给了文娜,相互安慰着。刚到北京我们都显得局促不安,还没有融入到新的环境,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陌生和无助。
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周末的早上,文娜的电话打过来了:“我到你们院的门口了,你住在哪呀?”
听到这个消息,我瞬间不淡定了:“好的好的,你站在门口别到处跑,我马上过来接你。”挂完电话马上从床上跳下来,来不及收拾就屁颠屁颠地跑了出去。
从不远处就看到一个姑娘站在大门阴影下,手提一袋东西,来回踱步。我激动地喊了一声:“文娜,这里!”她回头,我两相视一笑。我走过去,接过她手中的零食,紧紧地拥抱了她。
实习期间,我们待的地方是科研院所,我的工作时间相对她而言稍多,一周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好几次周末我去找她,她带我去吃她们那的食堂,一起骑共享单车去北大,一起去参观恭王府,一起去逛北京的胡同.....
04
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从刚入学的一脸稚嫩到如今也能给学弟学妹一些参考建议,我们都成长了。四年的时间里,工作中受过委屈,不被理解,也收获了赞赏与认可。有过情绪的低谷,也有过喜悦。四年里的悲伤喜悦,我们相互鼓励,指出对方的问题,一直携手向前。
我不愿用“闺蜜”这个词来形容我的朋友,看到很多新闻报道的所谓“闺蜜”之间发生尔虞我诈的事,我觉得“闺蜜”这个词慢慢地变味了,是不是用得太随意?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现实生活中真情意的闺蜜比比皆是。
对于出现在你生活中的朋友,尤其是陪你走过你的酸甜苦辣,不计回报甚至牺牲自己的时间来陪你的朋友。人生啊,相遇的人该有多少,相熟的人该有多少,相知的人能有几个,最后走进你心里的人却寥寥无几。切记,珍惜!朋友、知己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