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节奏很快,公交车,地铁将人们的距离拉进,不到半个小时,我们便可从海的这边越到海的那边,穿过隧道,外面的世界便可以一目了然,山的那边也不在让人感到疑惑,一切和以前的慢速度都截然相反。
白天,上班族早早起床,赶着公交奔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家庭主妇则早早起床,为一家老小煮饭蒸茶,喊孩子起床上课,一次两次……直到他醒来,抱怨瞌睡但依旧得坐校车去上课。到了晚上,孩子做作业忙碌到10点半多,主妇便又趁着寂静收拾房子,整理忙碌的日子,丈夫在一旁酣睡,伴着月光,城市也打着哈欠,一天一天这样过去。
日子周而复始,不应该对此有所猜忌和不满,岁月如此,青丝变成白发,含存的激情远去,老练麻木,眼神呆滞,皱纹盘旋,身体扭曲变形,和垂老的叶子一般,没有生机活力。
孩子,在城市中,学会了文字,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像个小精灵一样的活跃了城市的气氛。遇到新奇古怪的玩具,会央求大人去买 ,也会被大人一个耳光拒接之后哇哇大哭,在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之后,也会咧开小嘴疯狂大笑,他们分不清大人的喜怒哀乐,不识大人的各种颜色,只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每每看到街上哭泣大笑的小孩,我便会驻足仔细望他,这般不懂事的小孩,像极了我记忆中的童年。
小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喜欢去挖土抠墙,拿块砖头磨“红面”,挖些黄土擀“面条”,弹玻璃球,套铜鼓,临近黄昏,一大群人捉迷藏,跳大绳,拿小鞭炮去吓别人,下雪后,拿着买的小红灯和小伙伴打雪球,手冻的发麻,回家在火上烤上会,继续玩着。在小镇上,哪里有糖葫芦,哪里的冰好吃,哪里的山不好爬,哪里有坏爷爷吓唬小孩,哪条河淹坏人,这些个事情,我们都清楚极了。
孩子们渐渐远离了蛐蛐 ,蝴蝶,蜻蜓,离虚拟更近了些记得,和小弟去山里吃亲戚喜糖,吓的爸妈回来狠打一顿,和小姐姐去爬花果山(我们自己编的山,小姐姐告诉我里面住着孙悟空),回家耽误了午饭。过年放鞭炮,不小心烧坏了小姐姐的衣服,回家被大大训斥了一番。妈妈让洗碗,打翻了一地,而她还喜欢在别人面前夸我能干活。
放学后,我们爬在墙上胡乱写完作业回家,免得回去不会做被批,放假了,班里的人会组织去春游,去山上点火烧饭,结果惹得一疯婆子满山追骂,怕我们点了她的麦和果。饭是没做成,但跑了会,累得也便觉得没啥可气了。
到了夏天更有趣,可以去小清沟(那会是清澈的)抓青蛙,抓蝌蚪回去观察它变青蛙,虽然一次也没成功,不过还是很自豪,因为每次数我捉的多,方便面袋里面满满一整袋(阿门),那会不懂蝌蚪被放袋子里就会死。
孩子们渐渐远离了蛐蛐 ,蝴蝶,蜻蜓,离虚拟更近了些到了晚上,和弟弟去文明街吃冰镇,看到蚱蜢后,一群小孩子一路紧随其后,可我突然听见有人说:“蚂蚱会咬人,和蛐蛐不一样”,结果吓住了我们,到现在我依旧看见它就觉得它会咬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会胆子够大,敢捉憋菌然后将其解剖,敢拽掉蜻蜓的翅膀,敢去狂杀小蚂蚁,敢现在都不敢的事情。(作孽太多,现在看见小虫就吓怕)。
小时候,乡土给了我欢愉给了我接近自然的机会,让我深深的热爱这那片黄色的土地。我出于那里,带着童真和梦幻又离开了那里,如今,我依旧迷恋。
现在,城市的小孩会不会很羡慕那会的我们 ,认得蛤蟆和青蛙,分得清蛐蛐和蚱蜢,在田里跳来跳去,动作敏捷毫不逊色于大人。也许那时的我们没有现在的小孩懂得多,分不清北京在哪里,哪个迪士尼有恐龙,也不晓得如何玩电子游戏,不懂的玩王者的乐趣。
可远离了蛐蛐远离了大自然,孩子书本中的蛐蛐蜻蜓会和现实的一样美吗?会和现实一样真实吗?书上只说:“大公鸡,窝窝叫,”可并没有说那声音有多嘹亮有多美。书上只说:“春天来了,叶子绿了,草儿也出芽了”可并没有说绿成啥样了,那绿的小尖头会不会扎人。
带着小孩去真实的世界看看吧!小学生不应该被只困于书本和坚固的水泥墙内。
孩子们渐渐远离了蛐蛐 ,蝴蝶,蜻蜓,离虚拟更近了些 孩子们渐渐远离了蛐蛐 ,蝴蝶,蜻蜓,离虚拟更近了些写此仅为了纪念我那已经逝去的童年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