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通洲桥的建筑艺术/李年丰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11:33 被阅读0次

通洲桥位于兰溪市东北梅江区石埠乡塔山村梅溪上,自古就是金华、义乌、浦江通兰溪、建德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年间本为木桥,乾隆二十三年改建为石桥,嘉庆五年(1800)毁于洪水,道光和同治年间又先后修葺,光绪十二年(1886)改建为现存的石拱桥。

《通洲桥散文选》正式刊行

通洲桥桥身全部用条石砌筑,二台四墩、五孔,全长84.8米,每孔净跨为9米,采用条石联砌筑的半圆形拱圈结构。桥面用石板平铺,两侧设高1.1米的石栏杆,桥两头有二十八级踏步供行人上下。在5米宽的桥面上建有二十一间全长55.5米的木结构廊屋,其中中央一间进深3.5米,其余各间均为2.76米,横向阔三间,明间2.52米,次间0.83米。梁架结构为五檩左右廊式,檐上设挑檐。桥的正中一间特别高大,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使整个桥的外观形成高低错落变化,打破了单调的感觉。其内顶为八角藻井,结构简洁明快。桥的两端各有重檐门楼,翼角起翘,和桥中主楼互相辉映,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廊屋的屋面为两坡顶小青瓦,又显得古朴典雅。廊内二旁设木凳,既可供行人憩息,又加强了廊屋木柱间的联系,富有力学的构思。桥头一对石刻抱鼓,浮雕清晰,图案简洁流畅。在浓荫古树的衬托下,整座桥梁建筑布局匀称,配跨适宜,立面造型高低起伏,虚实相间,宏伟美观。更为别致的是桥的选址精宜得体,不仅符合地质水文条件的要求,而且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结合得非常和谐,桥旁绿树成荫的"挂钟尖"小山,构成桥的绝妙借景和对景。山顶建有玲珑的文昌阁,从山麓的石级小道登临阁前,居高临下,远眺山野景色,俯视宏伟长虹,使人顿觉心旷神怡。这种自然美和建筑美的和谐结合,更使桥梁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这座体现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和统一的古代桥梁,已经历了一百余年而无恙,确是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是兰溪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散文集部分目录 梅江草根作家

载《兰溪土建学会会刊》1989年总第8期

相关文章

  • 廊桥遗梦

    1——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上的廊桥 2——金华市兰溪市梅江镇通洲桥 这是老家通洲桥。它最初是木桥,也是出行桥。后来...

  • 江风

    作为兰溪籍的梅江人,我该知足了。因为我与桥有情缘。最让我内心莫名激动的有两座桥,一座是通洲桥,一座是兰江大桥。他们...

  • 借一方天地,走文昌武道

    并不是我是梅江人,会经常唠叨老家通洲桥的优秀,也不是身处梅溪上游,犹显得通洲桥光彩夺目。通洲桥之秀,聚集了梅江人的...

  • 作战水葫芦

    两日下雨,兰溪市梅溪上游水葫芦一起拥挤到通洲桥周围,并堆积起来,活动坝部分闸门关不上,也不漏水,无形中增加了坝体的...

  • 编读趣事之一:通洲桥十景诗

    下班后得空,接徐顺根老师编辑、徐国平老师亲自审阅、校正的《通洲桥诗词集》,翻看其中柳堤(人) 虞善扬撰写的《通洲桥...

  • 通洲廊桥新解

    1、石桥名字演绎 通,通化。通达化育,直抵国学。 洲,洲上。借筏进江,撑船出海。 廊,广大儿郎。广,胸怀宽广。以曹...

  • 别离

    杨柳贴人袖,萋萋芳草洲。 一桥通南北,火车声悠悠。

  • 古运河上各个桥特征注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江都北路桥,夫差桥,五台山桥,便益门桥,解放桥,跃进桥,柳叶桥,徐凝门桥,渡江桥,通扬桥,吴洲桥,...

  • 重游通洲桥记略

    通洲桥位于梅江镇近下阳村塔山下,始建于宋代,原为木结构桥梁,清道光三年(1823)改建成青石石拱廊桥。六墩五孔,东...

  • 通洲桥,见证共同成长

    全家人想去一个地方,只要在事前好好商量,在事中彼此照顾到各自的目的,最后还是能够达到快乐的结果。只是其中那个张罗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兰溪通洲桥的建筑艺术/李年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qx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