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君王的政治修养

作者: 费蜡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20:29 被阅读180次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并非一片漆黑,里面也常常有理性精神的体现。曾几何时,中央集权、文官制度、言官制度、科举取仕等,都代表着那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

其中的善待民意,不仅仅体现的是君王的修养,更是一种理性的政治精神。

周代的“宪法”就规定了“三朝”制度。所谓三朝,就是燕朝、治朝和外朝。

以天子为例,燕朝和治朝,是天子定期召会朝臣和诸侯,听取各地治理情况、民风民俗,给天子提出意见和建议。外朝则是天子走出宫门,直接面向国都的民众,考察民情,听取意见。

不仅天子如此,周朝的“宪法”还规定诸侯国的国君也必须“三朝”。东汉郑玄注《礼记》就说“天子诸侯皆三朝”。

历史记载的较早的诸侯国君外朝国人,是晋惠公与秦国战败失利,在国都召开群众大会,检讨自己的行为,而获得民众谅解和支持。

大家所熟悉的“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则反映了先秦时期民间议政的实际情况。乡校,既是古代的学校,也是民众聚会议政的场所,可谓妄议朝政的固定形式。郑国大夫然明就建议对这些人进行禁言、销号,甚至毁掉乡校这个公共平台。

子产表示反对,鼓励老百姓对政策的好坏进行评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反应好的,就推行。反应不好的,就改进,没什么大不了的。并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防止老百姓的怨言,我听说的是多做好事,哪能靠甩威风呢?

齐威王做得更绝,他曾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对批评君王过错、指责过失的言论,直接奖励。甚至民间的牢骚被采集上来,也要奖励。

无论比修养还是胸怀,都让那些钳制言论的独夫民贼汗颜。据说,这项命令出台不就,燕、赵、韩、魏等周边国家,都因此来朝见齐威王,表示修好敬服。

在古代,善待民意批评,并非心血来潮的偶然事件,而是一项制度。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意思是说,我写出来,期待考察民情的官吏能够看到。可见,“观人风者”已经成为一种专职的官吏。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采集民风民意,就已经成为官方一项行政行为。熟悉《诗经》来历的人都知道,周代专门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体察民众的欢乐和疾苦,以达上听。

到了汉代,更设置了专门的机构“乐府”,其职能也不仅仅是采集民谣,更重要的是“观风俗,知薄厚”。看看老百姓满意什么,怨恨什么,作为制定政策、改进政务的依据。

北宋时期王安石的变法引来一些争议,为了解决这些争议,大臣王之望认为事体重大,不能凭借印象来做评判。于是做了一次可能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官方民意调查。

他的具体方法是:“遂令州县取诸乡税,名为鼠尾帐,家至户到,问其愿否,使各书其名,下分乡编类,愿用旧税户若干,愿用经界户若干,于是究其两党之多少。”简而言之就是调查到每家每户,采集意见,逐级向上汇总分析。

不光是对待民间批评意见形成制度,在官员体系内部,听取反对意见、对立意见,也形成了成熟的监察制度。

记言的史官,除了记录以外,更有向君主进言修正的义务,他们的中国政治文明中第一批监察官员。但由于史官并无行政实权,人微言轻,能否听从,全靠君王个人修养和胸怀。

把谏言作为一项职能,在商朝就有了。不过那时候并没有专门的谏言官,而是有威望的大臣的个人义务。我们熟知的比干,就是一个这样的大臣,只不过他因为谏言被干掉了。

到了周代,谏言成为一种兼职的职能。也就是说,某些官员被赋予了谏言的权力。到了东周,兼职言官的官员形成规模。这些官员所兼任的职能,被称为御史。

到了秦代,御史称为专职的官员,并设立了御史办事机构,拥有朝属下吏。但其职能仅限于检查各级官员的行为,而不能对皇帝本人做出批评。

到了两汉,御史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御史已经位列三公并独立开府,成为丞相的一种。

御史制度发展到隋唐,谏言的职能被单独拿出来,成为一项与御史并列的职能。御史对百官检查弹劾,谏官直接对皇帝行批评之权。

到了明代,御史和谏官的权力达到顶峰。明代是中国帝制时代文官系统最成熟的阶段,包括谏官在内的内阁对皇帝的权力形成实质的制约,最明显的是谏官可以直接驳回皇帝的诏书。没有内阁签署的圣旨,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当然,与这种政治上的清新之风并驾齐驱的,是政治黑暗。甚至后者的发展程度到了清代已经登峰造极,御史、谏官都成为统治者统治各级官员的工具,皇权形成真空。

人的本性,在权力面前最难说谎。在权力不稳固的时候,会尽力表现出清明开通,一旦权力到手,专制的面目就会暴露无遗。

这一点,连公认明君的李世民都难以免俗。愤怒的李世民想杀掉魏征,皇后说:“明君才有直臣。”一句话救了魏征,也救了皇帝。

可是,不是所有君王都有一个好皇后,也不是所有君王都骨子里有着清明的基因。

几乎所有的末代皇帝,都能在钳制言论方面作为案例。暴虐成性的周厉王的“道路以目”,可谓前无古人,用被唾弃。

其实,钳制言论一直与政治清明、善于纳谏相并行。明代早起的东西厂,就担负着打压异见的重要职能。清代的文字狱,更是发展到帝王专制历史上的最高峰。

早在先秦,法家们的著述里,就把民意批评作为大敌。韩非就说:“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意思是最佳的方法是洗脑,洗脑不成是禁言,禁言不成就镇压。

李悝变法的条令里居然有:“群相居一日以上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几个人聚会聊天超过一天,就哟啊派员去查问你们在聊什么,超过三天的聚会,直接杀掉聚会者。

幸好这样的反人类、反人权的劣政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执行。

专制统治者钳制言论,表现的是他们的不自信。专制统治者善待民意,表现的是对私产的负责。

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古代君王而言,维护家产、善待子民,是自然而然的自我存续意识所驱使。如果天下不是你的,却拥有天下之权,大概就只有横征暴敛、与民为敌的驱动力了。

被推翻的帝王专制体制,也是有底线的。

相关文章

  • 论古代君王的政治修养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并非一片漆黑,里面也常常有理性精神的体现。曾几何时,中央集权、文官制度、言官制度、科举取仕等,都...

  • 论古代君王制

    古时候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军事因素,君王制盛行,那是不得不为之,可悲可叹。 如果放到21世纪,有人以建立所谓的帝国王朝...

  • 进谏文化探究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是一种以神学政治观念与忠谏政治观念为指导思想,大臣谏诤君王过错,促使君王自我调整、自我补充、自我完...

  • 卫宣姜:政治婚姻的牺牲品,最终却迎来了自己的幸福

    政治联姻是古代君王常用来稳固自己江山的手段,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的政治联姻为汉唐两朝带来了岁月静好的时光。其...

  • 名字写在水上:范浚与他的诗文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论著常拿“水”来譬喻,尤其在政治论、修养工夫论与宇宙生成论的脉络中被运用。为此,后来的...

  • 政治修养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要认清自己才能由。 不知道自己是谁,是最可怕的。 英语学习:精读+泛读...

  • 古代君王妃嫔从何而来,历朝历代君王都是如何选妃的?

    古代皇权社会,为了保证皇室血脉延续,古代君王后宫通常嫔妃众多,甚至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之说。那么,古代君王的后妃都是如...

  • 世界三大奇书,上古三大奇书,古代四大神书

    世界三大奇书:《孙子兵法》、《智慧书》、《君王论》 上古三大奇书:《山海经》、《易》、《黄帝内经》 古代四大神书:...

  • 海瑞:传统政治下的法令主义者

    传统政治结构下,帝王治国理政,通常恩威并施,明德用刑,往往是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 古代中国,道德是君王治理天下的理...

  • 破心中贼

    完成客观目标是容易的,完善主观修养是困难的! 以政治的技术层面论,“破山中贼”为治标,“破心中贼”为治本,治...

网友评论

  • wan208:一个王朝的衰落乃是皇权的衰落,晚清为什么衰落,皇帝的权力只限于紫禁城。
  • 无为无所谓:居然没有被移居到火星。漏网之鲸鱼

本文标题:论古代君王的政治修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yv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