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想法简友广场
《道德经》糊涂说(二十八)

《道德经》糊涂说(二十八)

作者: 糊涂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1-11-27 10:24 被阅读0次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糊涂说:

在这一章老子主要阐述他所主张的处世原则。简单说来,是一种期望回归本性,回到事物本初状态的思想。

雄者,阳也,刚也;雌也,阴也,柔也。知道事物阳刚的一面,却能安守于柔弱的位置,如同溪流一般,为天下至柔的典范。水在老子的理论体系里是经常出现的,老子以之为至柔当至刚,至弱当至强。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向来以为刚而易折,所以不如柔而有韧劲儿。自然,守柔也并非一味地退让,而是一种弹性思维,必要时可以以柔克刚。

知雄守雌,在修身来说,乃是大德至真,其德归于永恒,就像初生婴儿时的状态。这是返璞归真,是最淳朴的表现。

知道什么是光亮,却安守于暗昧的地位,这样的品格,是可以为天下为后世垂范的。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许多关乎是非黑白的事儿。或许在年轻的时候,许多人刚正不阿,觉得黑便是黑,白便是白。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许多人也许就不会执着于黑与白的界限了。更有甚者,颠倒黑白亦是常态,即便自己不去那么做,看见的听到的许多现象,或许也不会再多说什么了。明哲保身成了最得意的处世之道。但这与老子所设想的状态是相悖的。老子以为,知白守黑,为天下范式,是终究的真理。

知道了什么是荣耀,却安守于耻辱,为天下之谷,意即人有博大的胸怀。山谷是虚空的,可以包容万物,人的胸襟和气度似此,其德行不衰,便是永恒的,如此便是回归质朴的“道”的本色了。人与人的差别,固然有外在的长相之分,不可否认以貌取人的存在,这里一方面有个人好恶的扭曲的偏见,另一方面,这是人最初判断人难以避免的直观感受,但是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的精神所在,在于其胸怀,在于其视野,所谓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坦荡,这些东西,接触一段时间,或许才能显现得出来。

质朴分散的“道”在世间化为有形的东西,这些蕴含着“道”的种种事物,圣人因之利导,使之自然成为人行为准则的规范。

圣人明白上述种种道理,创立的制度是完整一体的,是浑然天成的,这制度并且是合乎道德的,是真正有利于百姓的。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糊涂说(二十八)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

  • 《道德经》糊涂说(五)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

  • 《道德经》糊涂说(十七)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 《道德经》糊涂说(十八)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合不亲,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糊涂说: 春秋的时代,早已不比西周初...

  • 《道德经》糊涂说(十九)

    申请了两次都被拒绝,涉及敏感,咱也不知道哪里敏感。修改得已经面目全非了,还是不行。本来不想发了,总觉得少了一章,心...

  • 《道德经》糊涂说(二十)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几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 《道德经》糊涂说(三十)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

  • 《道德经》糊涂说(三十一)

    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

  • 《道德经》糊涂说(三十二)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

  • 《道德经》糊涂说(三十三)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糊涂说: 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糊涂说(二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ga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