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65——内因决定外因
内因决定外因,是哲学的一个老命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如果运用于今天的作业中,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的观点。
在我们与外界人事物的互动中,引起我们不悦的不是外界人事物,而是我们自己的BVR(信念、价值和规条)。说的就是引起我们情绪变化(不悦)的就是内因,而非外因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鸡蛋、石头二者的内在本质不一样,外在的条件(温度)再一样,也不会表现出相同的变化。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既使双胞胎,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受到同样的教育,最后也是不一样的。在与外界人事物的互动中,展现出的喜怒哀乐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看到屋子里的桌子上面有半杯水,性格开的朗的会说“哇!有半杯水,多好呀!”性格内向的会说“哎,才半杯水,要是一杯多好呀!”看看,在与外界同样的事物互动中,不同心理的人,反映是不一样的吧?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内在不同引起的。内因决定着外因,不同人之间这样,既使同一个人也是如此。
就我个人来说,今天与妻谈到孩子时,自己很是生气。说妻这不好那不行,在脑中不停地回放过往中不好的事,越回放越生气,越生气越聚集不好的东西。负能量的东西越多,内在越不好,外在表现更不用说,说话、做事都是满满的负能量,不光自己不高兴,还令别人不高兴。关于孩子的问题在与妻互动中,因为观点不一致,就让我赋予这么多的意义。孩子不知道,妻的观点站到她的角度也没有错,赋予这些负能量的意义与我自己BVR有关,用妻的话说就是焦虑。要是除却焦虑、对孩子过高的渴望,孩子其实是很好的孩子,有礼貌、品性好、积极努力进取,想到这些方面是相当骄傲的。可是一旦穿上焦虑的“外衣”,我心就不淡定了。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外在没有变化,心情不定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内在在“作怪”,又怨得了谁呢?生气都是自找的,活该!
可见,内在的BVR,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里有一个《淘金和卖水》的故事: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使众多淘金者蜂拥而至。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历尽千辛万苦,也加入到加州淘金的大军,金子自然越来越难淘。
不但金子难淘,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圆致富梦,反而丧身此处。
亚默尔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仅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磨得半死。一天,望着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忽发奇想:淘金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找金矿的打算,将手中找金矿的工具变成找水的工具,将远方河水引入水池后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找金矿的人。
当时有人嘲笑亚默尔,说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赶到加州,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亚默尔毫不在意,不为所动,继续卖他的水。结果,大多数的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赚到6 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了。
面对同样的市场(外因),由于及时转念,自己不随波逐流,而是经营别人急需的东西,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嘲笑者反被嘲笑。可见,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外因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在与外界人事物互动时,好的不喜,坏的不忧,不好不坏心不动,一切又奈我何?这是一种境界,尚须好好修炼。
2018年7月18日157:22 陈涛 兖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