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这个概念的内涵,实际上就类似于世界的构成,二者有「易与天地准」的模拟与被模拟的关系。
《易经》的自信在于,「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这个「备」,是无所不备的「备」,就是事无巨细,尽在囊中。
不仅仅是预测的能力,相对于《系辞》的「备」来说,预测忒小事耳,模拟、即「准」才是正经。
「易」通过什么来实现模拟,来表达这种「准」?这需要工具。也就是说,当「易」自定义其作用是模拟「天地」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易」有实现这种属性的能力。
这个能力或者说工具就是「卦」。
因此,所谓的「易」的内涵,就是「易」可以形成「卦」,以此为工具来实现「易」的价值。换而言之,「八卦」是「易」用于模拟这个世界的模型。
同理,「易」的基本内涵,应该就是广、大这两个特征,对此《系辞》的表达方式,是用「乾」、「坤」这两个卦来说明广、大这两种属性。这是一举两得。
所谓一举,是说明「易」的属性。是将广、大这两个属性,分配给了「易」、「简」这两个元素,并借「乾」、「坤」这两个抽象的卦的概念,来进行分别说明。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说明了属性,此外也说明了属性的作用、意义以及价值。
所谓两得,一是得到了确立「乾」、「坤」二卦卦象的方法。并继而通过「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从根本上解决了为八卦配象的全部规则问题,就是以前提过的《设卦三规则》。
另一得,是引出了「八卦」的概念,同时又通过分析「易」的属性,落实了八卦的配象问题,从而在内容与形式这两个方面,圆满解决了对「易」的构成内容的全方位表达。
广大这两种属性介绍,虽然是在「易」的内涵部分来讨论,但是它的发端还是来自于「易」的外延。就是涉及到「天」、「地」的属性和相互关系问题。
在《系辞》里面,「天」并不比「地」更大。而是反过来,「地」包容「天」,这与现在科学关于「宇宙」和「地球」关系的知识,并不一致,完全是颠覆的。
「地」即「地极」,组成和位置在「易」的下二爻,就是《系辞》所说的「人」俯视的存在。因此我们很容易就通过《系辞》的上述介绍,将「地」与人类现在居于其中的「地球」挂上钩。因为肉眼所见,这就是一个用来支撑人类的地壳,与「俯以察於地理」完全吻合。
这是一方面,但只是表象的一面。
另一方面,是实质的一面,「易」用「地」所表达的内容,真正可以与之挂上钩的,是「简」这个概念,因为二者的内在属性基本相同。「简」指的是一个内敛的同步包容「易」的、无形的空间。
由此可见,《系辞》表里并不统一,存在明显的矛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非《系辞》的阐述表里不一,而是现实世界存在这种表里不一。这同样有表达与理解的困难,需要格外细致,同时大开脑洞。
「天」、「地」二者在本质上两位一体,形式上相互对应,这是《易经》持之以恒的基本立场。
因此,理论上的「天地之间」,应该也是《易经》这种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是《易经》基于「天地」事实与理论上的不统一,而特别折中的结果,以此来寻求传承的安全与正确表达。
以此为出发点,基于这种现实与理论的差距,人所见的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科学认识的形态和大小。在这个角度,甚至《系辞》所说的「地」是否就说的是人肉眼所见的地球,《系辞》所说的「天」是否就是人肉眼所见的「天」,都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需要根据易理来加以分析思考。
「天地之间」之所以选择用空间概念来表达时间。同时将「天地」二者混同在一起来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其中所蕴涵的思想,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甚至某种程度的否定。比如「地」的内敛与「天」的有限,其中的特殊的对应关系,就不见得是人类目前可知、或者可见的范畴。
《系辞》所说的「地」哪怕就是「地球」,但是却既不是表面上那个「天似苍穹,笼罩四野」的原始图示,也不是现在科学所揭示的这个不知道构成的庞大的圆球,而是一个包容一切的「空间」。表里二者的对比鲜明而夸张,让人大跌眼镜。
「天地」或者「乾坤」,如果等同于现在所说的「宇宙」,那么,「天地之间」则应该有所区别,应该立足于「易」来理解,也就是主要着眼于二者的本质。
在本质上,单纯的空间与存在的关系,应该就是一种包容大于存在的形态,从这个角度说「坤」大于「乾」,虽然仅限于理论,但是言之有据,合乎易理。
如果以此认定实际,则仅仅只是一种看法,或者人为的设定,典型的削足适履。就是先有一个主观的「乾坤」的概念存在,然后按照这个概念上的「乾坤」的样子,去解读现实的「天地」的结构,根本行不通。
究其根本,包括最基础的「易」、「简」这两个传承符号的基本属性,其实也是纯理论的。甚至包括所谓的「配象」,也是通过想象来给「卦」配一个用符号表达的身体,以实现与「易」的基本元素的协调,和通过符号的演绎来模拟现实的需要。
所以,由于「天地」并非肉眼所见的这个样子,《系辞》选择「天地之间」作为对人类环境的表达,是因为《系辞》确切知道,「天地」的真相是互容以及互换。
《易经》打造的「易」,是由基本元素组成的组合结构,具体而言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二元三位组合体」,通俗地说即「三极」。它的基本元素,即最简单的符号是「一」,以及这个「一」所在的空间,即「位」,用符号表达是「二」。元素分极组合的最终结果,在《易经》是「三极」。
因此,「易」为自己下定义,内涵就是「三极」。按照孔子的说法,「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但是孔子并没有力挺三极,对三极与六爻的关系,未置一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