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兮其若容,这句话很有意思,保持低调,待人处事雍容恭谨、进退有度,听起来感觉是要时时装逼的架势。其实,我们真的要感叹世风不古。在古代中国,人际交往,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以行为见道德品质。
说起来,在古代,“礼”不单单是礼仪的意思,实际上是“仁”的外化,仁义道德、典章制度无所不包。而这样的“法”,构成了之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处世之道。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显然也跳不开社会规范的大环境。那么,仔细地来说,所谓的“法”,到底有哪些内涵呢?
如果从核心思想来说,就是承天之道、治人之情。在儒家看来,一个社会的运行是否有序,就在于是否遵循天道所注定的上下尊卑长幼之别,治国如治家。所以孔子就认为,治国的理想状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那么在达不到完美的政治高度的情况下,至少也要顾及人之常情,管好自家事,也就是所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推演到公司治理也是如此,最好的情形就是整个团队能够达成共同的愿景,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拼力共勉。这多是出现在企业初创,员工奋发之时。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奋进,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说生存考验过去之后,有了分蛋糕的可能时,就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个人利益争取空间,那么这个时候,企业领导人就要充分体认人性私的一面,调低对于团队精神境界的的期望值,开始以一种相对平衡包容的心态看待企业文化和氛围的改变,承认这种改变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以新的思路和方式来调整、操控企业的发展方向、运行结构和企业文化的构成,这就是宏观面上的进退有度。那么在领导人的高度,这个阶段要做到主要的事是什么呢?孔子的建议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首先确定大政方针,其次厘定行为规范,之后就是自己率先尊奉。
而在微观层面,则涉及到企业领导人个人的处事方式和态度了。对此,孔子曾说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这里面的四个核心词是“道义、礼法、谦逊、诚信”,而礼法是用来行的。领导人在行为处事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虔敬守礼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正其位,君臣父子,也就是明确自己在企业内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按照这个角色的职能和底限来行事。所谓“君义为仁,臣义为忠,父义为慈,子义为孝”,在团队中,领导人所扮演的角色显然就是君义为仁、父义为慈,充分展现自己身处金字塔顶的胸怀与情操。但是凡事皆为相对,在面对负面因素时,就要依据人情、规矩的约束,进行有力的反制,即所谓“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而在领导人这个层级,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并保持的裁决和控制的主动性,根本目的在于对权力和政策空间的操控力。《孙子兵法》中有一句“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也是这个意思。没有难知如阴,等于把底牌全部掀开,结果自然就是主动性的丧失,以及对于礼的话语权的丧失,而如若没有动如雷霆,礼的刚性一面就无从施展,同样会导致失控甚至失败,也就没有俨兮其若容的机会了。
至于“旷兮其若谷”,则是强调思想、胸怀的豁达。与“俨兮其若容”相配合,形成弹性空间,能收能放,就不必多说了。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