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光说禅
从佛陀拈花示众,迦叶尊者慧心微笑,在佛学中就有了禅。禅,妙不可言的地方主要在于它,任何境界、任何地方、任何修为都可以做到。禅宗是佛教的真谛,呼唤着人性的回归。一提宗教,不少人会把其归纳成邪教或迷信活动一类,而宗教的产生及发展,本身就漫长而又曲折,如同人类进步,意识的扩张令人心生敬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耳熟能详的偈语是由唐代僧人惠能所作,体现了他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惠能禅宗调和了佛教出世与中国文化入世精神的矛盾,也最终促使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深入寻常百姓家。禅宗不要求人们离群索居,远离尘世,认为只要真心向佛,出家在家皆可:“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不仅没有否定人的现实生活,还宣扬“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以及广结尘世善缘等思想,以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人伦、礼教的伦理观念。
《生活禅》一书中有句口诀:“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警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不虚度生命里的每一刻光阴,这也是一种修行。不辨不争是佛家对世人的最大告诫,但是年轻人就应有百舸争流的魄力,大鹏展翅的雄心,学富五车的才华,在社会的熔炉里锤炼,打理自己的精神家园。
仔细观察,“何处青山不道场”,生活里到处都蕴含着禅的意味深长。走进自然,听山风过耳,闻花香怡然,嗅空气中泥土的芬芳,看花草树木,在阳光沐浴中欣欣向荣,万物就在简单中从容。生命最好的状态是来自淳朴和本真,不可以雕琢的东西才是最美的,顺应自然的生长方显葱茏。
遥看古代文人雅士,字里行间处处凸显禅的足迹。陶渊明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苏东坡留下了“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禅苑清音;王维留下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远吟诵。
我喜欢禅意的文字,依着超脱,托着智慧,透着清凉,还有一份岁月如此静好,是一种顿悟,一种自在,让人学会于繁华处不惊,于喧嚣中不扰,于落寞处不寒凉,于缤纷中不迷茫,让心灵得到一份宁静与安逸。譬如,姹紫嫣红中那抹新绿,又如,夏日骄阳中的那抹清凉,让我们在生命的路上多了一份淡定和自然。
于尘世中,我依着一朵莲的恬淡,也书眉间清风,也书人间烟火,与阳光相拥,与光阴说禅,岁月静好,白云深处真有那一缕缕的炊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