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错把奖励的承诺当做快乐的保证,所以我们从不可能带来满足的事物中寻找满足感。——麦格尼格尔
你是否常常感到自己已被各类电子产品奴役?
每日如同强迫症般不停的刷新微博……
隔10分钟不点开微信、QQ查看消息就会浑身蓝瘦……
淘宝、唯品会、聚美等电商APP不时弹出的优惠消息总在不知不觉掏空你的钱包……
原本打算干正事的时间,往往最后50%在玩手机,25%在发呆胡思乱想,25%在极度抗拒的萎靡心态下低效执行正事……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恭喜,作为一名电子产品重度依赖症患者,你并不孤单。
电子产品上瘾的秘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这些现代电子产品面前溃不成军?
答案源自人脑最原始的动力系统之一——“奖励”系统。
此系统原本是为了人类的繁衍而进化出的。每当“奖励”系统受到刺激,多巴胺便大量产生,从而驱使机体采取行动。比如,我们的祖先看到树上的果实会想要获取食用,看到健康的异性会蠢蠢欲动。
当然,“奖励”系统并不保证结果,它更像是对机体的一种激励,一种许诺的奖励,不断鼓励你“再来一次吧。”
大脑这一神奇的区域最初被发现也颇为搞笑。社会心理学家奥尔兹在小鼠脑中安装电极时装错了位置,导致这些小鼠不停地主动接受电击直到力竭而死。小鼠们被刺激的部位,即所谓的“奖励”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导致我们对于低级简单刺激阈值提高、敏感度降低,所以我们不大可能会为了一块蛋糕或一位异性的笑容而变得丧心病狂、如吃了炫迈般根本停不下来。但当我们不停滑着手机刷新微博时,是不是也和那些疯狂接受电击的小鼠如出一辙?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刺激可比祖先们丰富的多,光是一个智能手机,就能以千变万化的方式刺激你的“奖励”系统,让多巴胺大量分泌。
打开微信、QQ、微博,多巴胺便不断告诉你:“再刷新一下吧,说不定又有新信息了。”
各大电商则以种种优惠力度最为刺激,让多巴胺不断催促你:“快买吧,再不买就没有这么便宜的价格了。”
而游戏更是专门为“奖励”系统而设计,获胜、加经验、升级,分分钟让你多巴胺飙升,完全停不下来。
如何避免成为多巴胺的奴隶
1 避免刺激产生(回避型战略)
此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会带来一些不便,比较鸡肋。具体来说即主动避免接触那些让你多巴胺飙升的刺激物,比如学生上自习时不携带手机等等。
此法核心要义——既然我斗不过你,那我躲开还不行吗?
2 利用“奖励”系统,构建良性多巴胺刺激(主动型战略)
此法就厉害了,正面出击。
既然多巴胺会驱使我们如强迫症般不断行动,那如果用在学习、工作等一些必要却没那么有趣的事情上,岂不是效果极佳?
事实上这种对“奖励”系统正性应用的例子还不少。
比如,有些人每日在微信票圈里打卡,或是背单词或是健身,风雨无阻。若是让他们漏下一天打卡,就会浑身蓝瘦。
再者,一些家长常常给孩子们许下种种诺言,如果考到95分以上就去旅行或买某某玩具。
我曾经也是电子产品重度依赖患者。但在一次自习中,我逛完2小时淘宝,想再回到学习中去时,感到恶心、浑身无力、焦躁不安、不断打哈欠,根本无法继续。我猛然意识到这种不良反应和药理学中成瘾性药物的戒断症状是何其相似!顿时细思恐极,从此决定构建自己的良性多巴胺刺激循环。
我的做法是——写日程记录。
为了保证效果,我使用一个漂亮的本子,每日用工整的字迹记录自己的日程、备忘录、打卡。于是,多巴胺的分泌促使强迫性行为产生——我根本不想做浪费时间的无聊事情,因为如果这些记录在本子中,我会相当蓝瘦。
日程记录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我的专注力因此大大提高,不但自习效率是以前的好几倍,还坚持做到了每日早睡、读英语、写英文日记、画一张速写。
更惊喜的是,看穿“奖励”系统的骗局后,手机对我的吸引力也不怎么高了,每次玩手机时,脑中总会出现奥尔兹教授那群傻乎乎的小鼠。
推荐书籍
《自控力》(麦格尼格尔)
斯坦福大学教授麦格尼格尔,用非常生动有趣的笔法,从9个方面对自控力的提升做出了精彩讲解。本文提到的人脑“奖励”系统,该书第5章也有详细叙述。想要戒掉坏习惯、提高自控力的朋友们可以阅读参考。
相信你一定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看穿多巴胺的诡计,走向自我支配的高效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