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行为】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21:57 被阅读42次

【认知与行为】

【认知与行为】

盲目较劲往往是人世间痛苦的根源,惟有具备不较劲的智慧,你才能把劲儿节省和积聚起来,使在正确的方向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幸福。——丁俊贵

一、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个人在世上生活,必须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一是,应该要什么,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宝贵的、真正值得争取的。这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能够要什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最适合于自己的性情和禀赋。这就是准确的自我认识。

有了这两条,内心就会宁静,行动就会从容。

相反,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永远焦躁和拧巴,他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到头来仍不满意,怎么会满意呢,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满意。

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

名声、财产、地位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可求而得之,但是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

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在如何活的问题上,你必须自己做主,盲从舆论和习俗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三、不较劲的智慧

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地较劲。

所以,你要具备不较劲的智慧,这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性。

你要认清自己的秉赋和性情,在人世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和别人攀比。

第二,不和他人较劲,对他人要随缘。

你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缘和缘的深浅是基本确定了的,在每个具体情境中做到大致心中有数,不对任何人强求。

第三,不和老天较劲,对老天要随命。

你要记住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的必不可免的遭遇。

四、间接的自怨

自怨是最痛苦的。

有直接的自怨,因为自知做错了事,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或原则,便生自己的气,甚至看不起自己。

也有间接的自怨,怨天尤人归根结底也是自怨,怨自己无能或运气不好。

不错,你碰上了倒霉事,可是你就因此成为一个倒霉蛋了吗?

如果你怨气冲天,那你的确是的。

但你还可以有另一种态度,就是平静地面对。

是否碰上倒霉事,这是你支配不了的,做不做倒霉蛋,这是你可以支配的。

一个自爱自尊的人是不会怨天尤人的,没有人能够真正伤害他的自足的心。

五、基本的智慧

人在世上生活,难免会遭遇挫折、失败、灾祸、苦难。这时候,基本的智慧是确立这样一种态度,就是把一切非自己所能改变的遭遇,不论多么悲惨,都当作命运接受下来,在此前提下走出一条最积极的路来。

不要去想从前的好日子,那已经不属于你,你现在的使命是在新的规定性下把日子过好。

这就好比命运之手搅了你的棋局,而你仍必须把残局走下去,那就好好走吧,把它走出新的条理来。

为什么我说是基本的智慧呢?

因为你别无选择,陷在负面遭遇中不能自拔是最愚蠢的,而人在这种时候往往容易愚蠢。

六、摆脱习俗和舆论的限制

那些妨碍我们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习俗和舆论,我们之所以看重它们,是因为看不开。

第一个看不开,是患得患失,受制于尘世的利益。可是,人终有一死,何必这么在乎。

第二个看不开,是眼光狭隘,受制于身处的环境。你跳出来看,就会知道,地理的分界,民族的交战,宗教的倡导,这一切都别有原因,你降生于这个地方、这个民族、这个宗教传统纯属偶然,为何要让这些对你来说偶然的东西——它们其实就是习俗和舆论——来决定你的人生呢?摆脱了这些限制,你就会获得精神上的莫大自由。

七、随和不是圆滑

女儿内向,对许多事有不同看法,但不敢说,有时还说违心的话,为此很难过,觉得自己变圆滑了。

我说:你的看法大家不理解,你就不必说出来,自己心中明白就可以了。你有时被动从众,只是不想让自己在人们眼中成为另类,这不是圆滑,而是随和。你性格如此,不要良心不安。为了谋利主动从众,那才是圆滑。

八、尊重个性价值

保护个人自由不能仅限于法律对个人利益的保护,也应包括社会对个性价值的尊重和对各种不同思想、言论、生活方式的宽容。

九、诚实地面对自己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在自己良心的法庭上公正地审视自己,既不护己之短,也不疑己之长,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使你能够哪怕在全世界面前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淡然面对哪怕来自全世界的误解和不实的责骂。

【认知与行为】

丁俊贵

2019年4月12日

相关文章

  • 【认知与行为】

    【认知与行为】 盲目较劲往往是人世间痛苦的根源,惟有具备不较劲的智慧,你才能把劲儿节省和积聚起来,使在正确的方向上...

  • 关于认知与行为

    有一个关于丹尼尔的例子。丹尼尔感染了流感,他感到非常沮丧。因为某项工作的截止期限就要到了,并且还有一准未付...

  • 情绪改善可疗愈部分疾病

    情绪与个体的生理、认知、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情绪可以引发生理的、认知加工及行为的变化,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又会影响情绪的...

  • 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所有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 梦(关于心的想法与追忆)

    过去的经验,认知,行为,教育与自我隐藏迫害

  • 思维与认知,价值与行为

    思维是我们面对事与物时大脑思考的逻辑习惯,长期的思考习惯产生思维;思维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即形成价值或者认知;随之决...

  • 伍尔福克读书笔记9

    1)比较学习的认知观与行为观 认知观认为学到的是知识,知识的改变使得行为的改变成为可能,而行为观则认为学到的是行为...

  • 重复与进化

    在股市中的买卖行为,重复性是可以在行为中看见的。 对于个人而言,这种重复性便是认知与行为的重复。对于某种认知,这种...

  •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一)

    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 社会认知理论源于班杜拉早期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批判。社会认知理论超越了行为主义,...

  • 《复盘行为认知疗法》打卡

    今天是对行为疗法复盘,刷书内容是《认知与改变》第2章【行为背后的奥秘】,书中提到,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要让你学会自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与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sh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