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全职妈妈幼儿教育在成长的道路上
以终为始,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以终为始,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作者: 李胜梅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12:23 被阅读809次

    文/李胜梅  图/网络

    1.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

    1998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提出了21世纪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点,建立并推动积极心理学运动。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使用积极心理学一词。2000年1月, 塞里格曼(Seligman)和奇克森米海(Criskzentmihlyi)联名在世界著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宣告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们正面积极的心理品质,使研究者从多方面探讨能促进个体能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

    到底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呢?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认为“Positive personal trait”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成。两年后,他用“Positive Character”(积极品质)一词,并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力武器。

    2000年,Sligeman和Peterson等研究者们通过拜读大量名人著作,从中归纳出两百种人类拥有的美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遍著作和观点都支持的6种美德和24种人格力量

    2. 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哪些?

    在每位父母心中,都有对自己孩子的期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拥有积极的品质。在心理所关梅林教授的课堂上,当同学们被关教授问到期待孩子的积极品质时,大家所思考出来的品质写了一黑板。

    我作为一位践行了近五年家庭教育的妈妈,在和家长们分享育儿的理念和方法时,一开始都会引导家长们认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现阶段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期待自己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有哪些积极品质?

    在近百场的线上线下分享中,我发现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随着孩子年龄段的不同而不同。例如,0-3岁很多围绕的是孩子不好好吃饭、不睡觉、爱哭闹、粘人等等,3-6岁孩子围绕孩子固执、爱发脾气、不喜欢分享、不主动交流等等,6岁以上围绕孩子不爱写作业、作息时间不好、玩电子产品等等。而第二个问题,家长们期待的孩子成年后具有的品质,大同小异。如:善良、爱心、智慧、坚强、阳光、沟通力强、自信、热情、懂礼貌、自律等等。一个典型的结果,整理如下:

    3. 怎样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不管孩子是怎样的孩子,也不管孩子给家长带来了什么挑战。我们都对孩子充满了期待。我们的育儿目标就可以概括为:应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带来的挑战,并培养孩子我们所期待的积极心理品质。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呢?   

    方法有很多,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必须想清楚。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到底什么更重要?是解决当前问题重要,还是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把关注点放在当前的问题上。当孩子不吃饭时,我们就想方设法让他好好吃顿饭。我们可能会用威胁:“你不吃饭就别想玩!” 可能会去喂孩子,还加上利诱:“吃完这碗饭,妈妈允许你吃一个棒棒糖。” 甚至可能会打骂。理由都是为了孩子好。当我们用作为家长的“特权”和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时,孩子不得不“听话”。问题看上去是解决了,孩子把饭吃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培养到孩子任何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个问题也只是暂时解决了,埋下了更大的问题。

    或许以后家长会问“我孩子六岁了,还要喂饭,怎么办?”或许会问“我孩子不给买玩具,就不吃饭,怎么办?” 甚至会有阳奉阴违、撒谎等问题。其实,是我们在应对孩子的问题和挑战时,没有想清楚这个基本的问题,丧失了一个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好机会。     

    当我们能够坚定的认清楚,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比解决当下问题更加重要时,我们会倾向于采取长期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样,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了我们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机会”。孩子不吃饭,太好了!这正是一个好机会,让孩子去承担自己选择的自然后果,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有责任感的积极心理品质吗?相比解决孩子一两顿饱饿的问题,这个机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当我们能够以终为始,就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坚定的态度。从而采用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长期有效的育儿方法。     

    (1) 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家长的示范作用。育儿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育儿,更多时候是育己的过程。“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家长扮演着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榜样作用。一个消极悲观的家长,无法培养出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我们家长自己首先要有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品质。 

    (2) 关注孩子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创始人Seligman就是在五岁女儿的一席话中如梦方醒。女儿说:“爸爸,我从三岁到五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     

    美国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写到:“ 我们的孩子可能85%是优点,15%是缺点。可是,大多数大人关注的是什么呢?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另一方面,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所看到的全部。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3) 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错误,把错误看成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好机会。这能够让我们有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包括孩子的“错误”。

    (4) 和善而坚定的育儿育己。

    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和善。但又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设立界限——坚定。这是我      们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原则。而很多时候,我们总难以在和善与坚定的天平上,取得那个平      衡点。和善过了,怕纵容了孩子。坚定过了,怕控制了孩子。和善还是坚定,并不是性命攸关的      事情,却能决定我们养育孩子的成功与否。           

    和善,在于对孩子情绪和行为的理解与尊重。或许,孩子的行为并不正确。但那是他的角度和看法。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类所有行为的首要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尤其如此。如果你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归属感,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心态。           

    和善不是单纯指的态度和语气,而是家长发自内心的对孩子行为的尊重和理解。孩子是一个人格独立的个体,这点和大人无异。不管孩子多大,发生什么举动,他所需要的尊重都是存在且必要的。           

    坚定,在于对家长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尊重。帮助孩子设立规则和边界,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我们传递给孩子的尊重是相互的,一味的满足孩子并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没有界限的自由只能称之为混乱。我们自己父母的养育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以严厉为主。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接触和学习到很多先进的育儿理念。崇尚给孩子自由和爱。所以,我们这一代,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会陷入的一个误区是给予孩子自由,却没有设立      界限。也就是和善做过了,却少有坚定的一部分。这种无原则的给予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得寸进尺,而家长身心俱疲,力不从心。尊重,应该是相互的。任何一种偏向都是不平衡的。           

    (5)家长拥有积极的情绪,为孩子创造积极的成长环境。在以往的千人家长群体中,我有做过调研,80%以上的家长都认为阻碍他们育儿最大的问题是“情绪”。只有自己拥有积极的情      绪,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在积极的成长环境中,才能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塞利格曼    《幸福五部曲》

    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5a845c2c0980:很棒!
        李胜梅:@睡不到孟子坤就不改id 谢谢鼓励:blush:
      • 只只Lisa:胜玫老师,很亲切的感觉到好象又上了一次您的课。自从去年九月上海培训后,我看了很多关于儿童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书籍,结合您上课内容,进行了消化和实践。感觉正面激励和引导相比惩罚和贬低,的确可以有效建立孩子的自信,帮助建立良好行为。
        李胜梅:@只只Lisa 你一定进步很大。孩子感觉好了,才能做的更好。好的育儿理念都是相通的,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把握好原则是最重要的:blush:
      • 已申请销号: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十分有必要!
        李胜梅:@涅阳三水 育儿育己:blush:
      • 李胜梅:谢谢美女主编鼓励🌹
      • 爱瑋儿:鼓励鼓励,好文继续

      本文标题:以终为始,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av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