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名字吓到,我们慢慢道来。
『点赞』是一个很暧昧不清的行为。在很久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讲Facebook的『Poke』背后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在社交领域,我们大多数人的圈子里都有那么一些不是很熟悉的人,自己明明对其很感兴趣,心里想去接触但是又怕太过直接,想评论但又怕TA不回复,随便起个话题又怕冷场,百转千回却又欲言又止。在这样的场合,我们就用『Poke』。Facebook从没人给『Poke』一个具体的用法,反正大意就是『戳』你一下,说不定你也回『戳』我一下,就是这样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举动产生了mamihlapinatapai(这个词我从纪录片『浮生一日』习得的,指彼此双方在同一瞬间产生一种奇妙而微妙的情感,却彼此都不愿把窗户纸捅破)。联想到微信的『赞』,也是此理,故才有『点赞之交』,很多人点着点着就熟络起来了,点出火花来了。因此,我们用户各种各样的小纠结、小情愫就被打包进这个小小的『赞』里,不再苦心猜测,不再咬文嚼字,正所谓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前面说的是在社交领域,在人与人之间的点赞可以促进关系的进步。但到了知识领域,点赞就不一样了。你若只是单纯地点赞,那么你就纵容了思想的暧昧不清。毕竟你戳了知识一下,它可不会戳回你(当然作者可能会感谢一下你的)。
当你在知乎或者简书看了一个回答或者一篇文章,你觉得挺有道理,但我如果问你为什么觉得有道理,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道理,你也不会去思考是否有反例。你饶有兴致地想评论一下,但想来想去脑海里面只有一句,『写得不错』。你自觉有点废话,索性不评论了,于是你默默点了个赞,瞬间觉得心安理得,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并且点了赞留下了记录还可以回去学习学习呢。于是蹦蹦跳跳去看下一篇了。之后彻底连看过什么都忘了,后遂无问津者。
为何我们明明在看的时候感觉受益匪浅,但终究是『夜里想了千条路,醒来继续卖豆腐』。想想Facebook和微信点赞的故事,一个小小的『赞』把你在思考时候的那种纠结、困惑、略带烦烦的感觉全都打包进去了,用一个『赞』来营造虚伪的成就感和安全感,从而不带愧疚地停止进一步思考,抬头一看阳光灿烂生活美好。自行脑补产品经理们背着手拿着一本产品设计圣经《Don't Make Me Think》,一边面带微笑地跟用户说『让用户更加舒适地使用我们的产品』的那个画面。然而恰恰是这个痛苦的思考过程才是我们进步的必经之路。你没有逃避学习,只是点赞的错觉让你以为已经思考完毕。
我在其它文章说过,批判性地阅读,把阅读看作是购物、选武器的过程,是用来帮助我们后面更好地做决策的,才不会掉入点赞的陷阱(《阅读更像是购物》)。只有经过跟知识本身有足够的互动,才能连接更多的脑神经,才能更好地记住东西。
当然,看完这篇后别忘了点个赞。
网友评论
点赞在我看来是对作者的肯定,所以该点的还是要点。
不过看了好文章,点赞收藏什么的其实并无卵用。确实应该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理解 跟作者交流一下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取文章精华,真正学到东西。
看到有人被作者一说,又特意留一条没什么营养的评论,觉得有点好笑。评论不过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方式,重要的是你要去思考,你要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第一次在简书写这么长、这么认真的评论。感谢作者,以后会多多评论,养成思考与表达的习惯。
说实话,脑子有一秒钟的短路,不知道该从何评起,可马上我想到这篇文章的题目,点赞毁一生,我就是冲着这题目才打开的全文,对这个题目,我却是有太多的话想说,如果一条条罗列出来也该有一篇文章了吧,如果都摆在这儿,显得有些太长了,所以我决定还是先罗列个大概提纲,既锻炼了思考力,也不辜负了这篇评论,以下是我思考的点赞的坏处,考虑不周,欢迎补充。
1、打包了思考力(文章观点)
2、熟人间,自从有了第一个赞,就成为了赞的奴隶,给谁点不给谁点就没那么单纯了,就像喝酒,喝了第一次,以后就不好推掉。
3、一个赞毁了三观。同样因为人情。
4、一个赞拉近了距离,同样一个赞也会拉远了距离。
5、有了赞就有了比较,有了比较就有了失落。
6、太关注赞,影响心情,耗费时间。
不知不觉已经总结了6条,如果洋洋洒洒地写出来,可不就是一篇文章了,点赞毁一生,还是评论来的好,既锻炼了思考力,又不会引发太多的情感纠结,还能彼此交流,增进感情,以后还是改评论吧。
看完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