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翻译:Heaven and earth are ruthless,
they treat everything as straw dogs.
The sage is ruthless,
he treats everyone as straw dogs.
Are not heaven and earth like
a pair of bellows?
Empty, it won't be exhausted;
Forced, more air will come out.
If more is said than done,
it would be better to take the mean.
读后感:我不知道许渊冲院士最后那句翻译中的“the mean”是什么意思。
原文是“中”,但他翻译成“the mean”.
我只知道“mean”有“意思”和“小气”的意思。
天地不仁,天地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仁呢?
不仁,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不善良的意思。
天地没有生命,它根本就没有对谁善或不善。
我们人生天地间,与天地无关。
但是它为什么要把我们当作刍狗呢?
我今天看了《思考致富》,也看了《秘密》,这两本书,都出现了同一个概念:关注什么就有什么。人类的大脑就像发射台和接受站。
如果我们具有积极的情感——欲望、性、爱、浪漫、信心、热情和希望,我们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向宇宙说,它就能帮我们实现。
那么这个无所不能的宇宙与这里的天地是同一个东西吗?
它是中空的,我们向它要求得越多,它就动得越厉害。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今天看到《思考致富》最后一个原则: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第六感——创造型想象力。
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隐形顾问。
就是如果你想拥有怎样的能力或性格,只要找自己的偶像,然后在想象中和他们对话,重复自己了解他们的性格或能力,慢慢地,我们就会具有他们一样的性格——有些品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作者说的这些事情,实际上,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以前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作者一说,我就能听得懂。
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一次:
那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有一天晚上,我梦到我和爱人经过一个小树林,我走在爱人前面,我看到有一个穿白色裙子的漂亮女孩子站在一颗小树下,我问她在等谁?她说:我不是等你。
后来,我看到她向我爱人走去,我就拼命地朝我爱人叫:快走,那是鬼。
然后,那个女的就走了。
我做这个梦之后不久,我爱人就被查出胃癌。
后来经过我们两个人的多方求医,爱人的病好了。
我现在想起来,那个女的可能就是想要索要我爱人的命,但是,我有心灵感应,于是,我救了他的命。
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我不知道该怎样来理解。
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读《心经》,并且每次碰到不太开心或觉得害怕的事情,我都会念《心经》。
下面,我把《心经》背出来: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智亦无得。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多,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漏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在《思考致富》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潜意识而传给宇宙。
那么该怎样才能让潜意识知道呢?必须要用潜意识听得懂的语言。
那什么是潜意识听得懂的语言呢?那就是一种咒语。
像《心经》的那个咒语,就是和潜意识对话的语言。
同时,《思考致富》还提出:当我们祈祷时,应该以一种坚定的信念去祈祷,而不是抱怀疑的态度。因为我们不来就是宇宙能量,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就是相信我们自己的力量。因此所谓的信心,就是自信,即相信自己。
我们的大脑是发射台,当我们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只有明确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潜意识就会把我们的传给宇宙,这样,当有人刚好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时,它就会以灵感或梦的形式告诉我们。
所以,老子说“不如守中”,是不是希望耐心等待呢?
今天,我看晚《思考致富》和《道德经》第五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地,它是像一个鼓风机一样的东西,你祈祷得越多,我们得到的不一定越多,但是当我们静心等待的时候,我们就能得到我们所祈求的。
只要我们具有毅力,我们能得到我们希望的任何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