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平时都是上一本的成绩,有的甚至还是异常拔尖的,可是那年的理科一本分数线特别变态,498分,用脚趾头都想不到。查成绩那晚,梅凉在亲戚家没办法上网,就等周傻子帮她查,传闻系统各种崩溃各种无节操,12点公布的成绩,凌晨两点过才收到消息。
梅凉就在床上翻啊翻啊,满脑子都是片段,一会儿想起自己考英语的窘态,想起那天看考场,一个外校的哥们儿指着角落里的那张桌子,“妈的,老子去年就坐的那里,就是那个位置!今年居然坐它旁边!”
一会又想起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的情节,所有人像疯子一样暴走了,参考书教材什么的飞得到处都是,地上草坪上白花花的一片。密密麻麻的,像坠落的鸽子。几千考生同时涌出校门,学校外唯一的主干道都被堵死,到处是喇叭声,呐喊声,咆哮声,还有冰糖葫芦的叫卖声。
最可气的是,高一高二的小孩们(学生会那帮人)就站在门口,排列整齐,挨个儿发学校的宣传单,“北枫一中复读班,你最好的选择。”人群中全是叫骂声:“丫的真不吉利,老子考场都还没出,就咒老子复读咩?再读就高五了!”
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梅凉就在床上打滚啊,翻跟头什么的,你说今年一本线498,怕是要把我匡进去哦,往年的一本线是530左右,梅凉平时就在上下徘徊,也超越不了几分。这498这么低,万一、说不准、有可能就把我收了呢!
“嘟嘟嘟……”手机终于有了动静。“秦哈哈,484。”(“哈哈”就是傻子的意思,方言)
砰地把手机摔了,你丫的,484,死吧死,死得壮烈!
于是那一晚上没睡着,查成绩之前睡不着,查完成绩更睡不着。
可是终归尘埃落定。那个第一名考试期间发高烧,理综没上200,总分比梅凉的还低。今年理综分数普遍垫底,对成绩中等偏上一点的人比较有利,这样高分难得,成绩好的也多不了几分,梅凉理综162,班上最好的人也就一百八,这样分数差不像模拟考那样恐怖。
总之,还好。能上个很好的二本院校,填志愿的时候不用闹心,孟儿高出一本线十几分,填志愿很是头疼,所幸还是上了调档线,读到了一本院校。
孟儿和梅凉在同一座城市,重庆。
但是十五班,只有梅凉一个人去了重庆。班长当了叛徒,自己跑到了厦门。本来最开始要去重庆的人是她,梅凉说自己想去有海的城市,如今却反过来了。
班长为什么没有和梅凉一起去重庆呢?答案是——她没有填高考志愿。
她压根儿就不知道还要集体在网上填志愿,被一个外地的自考学校招揽去填了一个学校志愿后,她便不管了。不管怎么说,也太草率了。事后她每次回家都得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都不敢向梅凉诉苦,因为梅凉肯定会冷冷地挖苦她:“叫你自己要跑那么远,背时。(活该)”,梅凉很擅长用极其平静的表情说出让人万箭穿心的话。
林筱锋如愿学了动画设计,反正是专科,怎么都有书读。最后阶段,轻松加愉快,用他的话说就是“完美”。
其他几个兄弟也差不多。自考,专科或者三本。
泡王艺考考了两科,绘画和播音,成绩都还不错,文考上了本科。最后结果比较满意。他的创业历程越来越辉煌。大学时期和朋友合开了一家水吧。现在是土豪君。
娇娇也通过艺考,毕业后就和泡王就断了联系,没什么原因,就是没消息了。
刘三娃复读,考场发挥失常。估分500,结果四百分都没上。第二年,考上了医学院,热门专业。
林楠,三本,没能上他喜欢的医学院,被调剂为土木专业。
P姐,复读了两次,高考了三次,终于考上了二本,期间又换了男友,减肥历程持续中,波霸路线依然。
邱邱,医学院。大侠,师范,被调剂为生物专业,大二转专业,幼师。开开,复读,第二年考上了大侠所在的学校,交往至今。期间经过了很多磕磕绊绊,分手数次,最后和好。开开不再那么言听计从,大侠的脾气好了一丢丢。
林筱锋填志愿的时候说:“我要改变中国动漫现状!”
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哑口无言,只有亮哥冷不丁地冒了句:“这个任务的难度,完全比得上维护世界和平。”
另一个人说:“那我们以后讨论国产动画的时候得小心点了,说不定就骂到你了。”
我注意到林筱锋当时的表情有了细微的变化,他没有再说话。
很多人谈起中国动画都摇头,甚至嘲笑。
最无奈的其实是动画师,尤其是角色动画师。很多人为了糊口不得不做其他相关的东西,比如游戏,比如建筑动画,可是他们内心是深处就只是想当一个角色动画师而已。
就算专业对口了,也不代表你可以做自己想要的动画,说到底你就是个打工的,但老板不一定懂动画,很多都是土豪,一窍不通还要瞎指挥,有时候导演也无奈,落到底层就是动画师的无奈了。
很多我们看到的动画并不是他们愿意做的,台词不是他们定的,剧本不是他们写的,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服从命令。要这样过很多年,才有自己能说话的机会。因为他们是中国动画师,金字塔低端的动画师,不是所有人都走得到塔尖的。
因为在中国,动画只是一个玩具,不是文化。
因为没有人愿意扶持动画产业,除了不理解和嘲笑。
犯中二病的梅凉偶尔天真地想,要是把中国足球的钱匀一点给动画就好了。
很多资源走到路上就被截了,流到动画产业的时候已经干涸。
只有日本的票房排行里十部电影有一半以上是动画,中国的很多元素会被迪士尼用在动画里,但是我们愿意去看,因为确实做得很好。《花木兰》竟然不是中国人做的。
中国人也想要自己的动画,并且一直在努力着,靠很小的一部分人。因为最初定位就是低龄,长大了还看动画片,很多家长认为是反常理的,很刻意地扼杀着孩子的爱好。
有人把孩子玩火的错归结于动画片,并为此强烈要求限制动画内容。
真是可笑,所有人都在说动画片的错,却没有问过自己,如果家长花时间陪孩子,孩子会有那么多时间反复看动画片?如果家长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孩子会变得这么让人费解?
为什么中国就没有让人治愈的动画呢?还无力改变。
十五班整体成绩一般,选择复读的人比较多。自那一届毕业,北枫一中的管理更加严格,说是被B中抢了风头,要一雪前耻。
总之,就这么散了。
Z市的天气很怪,空气不好,这几天鼻子痒痒的。
房子里还没安网,每天就看电视,经常遇到连续的八个购物频道。
于是听歌。说到听歌,总是跟上高中的弟弟有分歧,梅凉要听周杰伦,他偏要听许嵩。梅凉说那像蚊子叫的声音有什么好听,调调也没劲。他则对梅凉的选择嗤之以鼻。
这就叫代沟。高中毕业第一次被小孩叫阿姨,想必每个人都有过那种失落感,因为在我们脑海里,小学幼儿园的孩子都该叫姐姐的。可是初中的孩子都有叫自己阿姨,这种惆怅感,持续了很久。直到最后无奈接受。
高中毕业的一个下午,有一天看到一只很乖的小京巴,牙齿是标准的“地包天”,眼睛大大的很萌。
梅凉拿着手机,对着它:“乖乖,转过来,抛个正面。”
它的主人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抱着狗狗的脸朝向这边。“幺儿乖,转过来,这个阿姨要给你照相。”
晴天霹雳。
果真是老了。以前的时候,听到伍佰的名字,都只想起《挪威的森林》,那种沧桑老男人的感觉,非常吃不消。渐渐地发现他有很多好歌。这个男人在日常生活中很腼腆,不善言辞,舞台上却是另一个疯狂的人,大汗淋漓,弹着吉他,陶醉在自己的音乐里,台下的粉丝也疯狂。
很喜欢那首《突然的自我》,郁可唯的版本也喜欢。
晴雨难测,道路是脚步多。
每当这个时候,弟弟会用很怪异的眼光看着她。就像梅凉当年看着爸爸听《爱江山更爱美人》样。
老歌才有更多沉淀,尤其是在这种阴雨连绵的日子。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不过看这天气,估计你是挂了。
那个笑话里的“你”,不止一个人,在这样爱碎碎念的日子,想起一个人不容易。
网友评论
羡慕川外校花梅凉妹妹
曲终人散应有时,歌舞常新人依旧
说多了都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