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突出特征就是强调唯物论思想的重要性。两大唯物主义的传统(英国的传统和法国的传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法国唯物主义毫不犹豫地将唯物主义学说应用于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比起英国的唯物主义来说,更具人性化。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哲学中吸取了一些重要养分。一个是科学应该被用来改变人类环境的思想。与此相关的一个,是人们的感知能力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感觉经验基础之上的。最后,马克思借用了人性完善的思想和通过物质世界的改变来促使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这个词最初是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的。马克思说,英国的共产主义开始于欧文,因此欧文是历史上第一位播下主张合作的社会制度种子的人。
马克思的哲学
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的理念论,却继承了他的异化理论和历史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物质条件对人类及其社会制度的影响是最首要。他相信,宗教吧人民的注意力从现实社会的改革和革命的必要中转移出去。对马克思来说,人类有价值的行为是“实践-批判的”或者是“改革的”行动,甚至是暴力的革命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伟大的合作后,他转向革命的共产主义,他成为一个对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激烈批判的人,一个对全世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革命导师。
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统治“按照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列宁和他的拥护者发动了革命,这场革命吧马克思列宁主义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接班者。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
尽管马克思没有写过大量的教育著作,然而,他的教育论述连同他的一般理论极大的影响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首先是根据辩证法的运动规定的,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形成一种社会注意觉悟和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要充分地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必须努力造就有社会主义信念的新人类。
正统的马克思列宁注意展示了改变世界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来改变世界。他们信奉“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这一唯物主义学说。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一种社会主义觉悟的话,那么,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就是一个更伟大的目的。这是因为,要培养人们理想中的思想意识,社会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教育方法和课程
《共产党宣言》描绘了一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蓝图,在此蓝图中,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面向所有儿童进行免费的公共教育的建议。
吉鲁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者之间有许多间接的影响,换句话说,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以及学习课程的方式都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间接影响的方式。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无意识的和潜移默化的,也有可能是有意识加以安排,以便实现解放的目的。
教师角色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遗传素质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太重视,所以非常强调教师和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对教育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不计其数,这不仅是由于其对哲学上火理论上的主要缺陷,也由于其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对马克思主义最严重的诽谤来自一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一些当代的评论者认为,教育者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去应用马克思注意观察事物的方法。一些评论家指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新马克思主义者,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已经发生的系系变革熟视无睹。他们还指出,实践学说或有目的的人类行动理论也可以应用于非社会主义的理论或社会体系之中。历史的辩证法----或历史的进化----可能并非只有社会主义或唯物主义一种归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