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耀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记事以来,人们搬运东西就是靠肩挑背抗和小车推,或者牲口驮拉,运输工具只有箩筐、担子、小推车、大车和自行车,小推车是人推的小独轮车,大车是牲口拉的木轮或者铁轮车,轻则背或扛,重则担挑推,还有用大车拉或自行车带的。
在这几种工具里面,担子和小推车是最讲究技巧的,担子要掌握好平衡和节奏,否则就会落挑;小推车是独轮,同样需要掌握平衡,一不小心就会翻车,非常难推,一般人很难掌握,窍门就是人们常说的“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扭得活”,其实就是用身体维持重心落在轮子上。
到了六七十年代,才有了小平车,又名拉拉车、架子车,运输货物量大而且省力,七十年代是小平车的风行时期,差不多家家都有。当时买辆小平车要四五百元,自己做也可以,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要用好木头做车身,二是要买好轮胎和好车轴,当时卖的只有青岛轴和安徽轴,青岛轴较短,一般人不愿意买,安徽轴好但是很难买,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到。
七十年代初期,我自己制作了一辆小平车,买了一对朝阳轮胎,又托岳父找关系买了一根安徽轴,用“箭杆杨”木料做好车身的框架。地平板为了结实起见,我想用竹木板,但是竹子买不到,听说县城里有卖的,但往返几十里之遥,不好往回运,后来我就想用自行车去带,主意已定,便择日出发。
五月的一天,天气较好,我就骑上自行车到县城去买竹子。到了城里后,我把日杂部、木材厂都看了一遍,却都没有卖竹子的,后来好不容易在收购站发现,有收购的几根竹子出售,我就决定在那里买。可是困难又来了,竹子太长足有四五米,须锯成短节,自行车才好带,然而一是忘了量车身长度,而是没有带锯子,收购站也没有,怎么办?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想到搬运社可能有小平车,于是就去搬运社,巧得很,那里有几辆小平车,于是便量了车身长度,又到汽车站找了一个同学,向他借了一个锯子,才回到收购站把竹子截好,捆扎结实绑在自行车上准备启程回家。
这时天阴了,真是五黄六月,天变一时,看着乌云密布,应该是下雨征兆,我急忙上车赶路。从县城回家有两条路,一条是汾河河东的柏油公路,在襄陵镇过汾河渡口回村;一条是汾河河西的公路,路途较近,然而是土路,万一下雨泥泞难行,我就选择了河东柏油路。
刚出县城不远,大雨瓢泼而至,劈头盖脸的砸在身上,幸好我来的时候戴了顶草帽,但是瞬间全身衣服都湿透了,脚下雨水一片。想避一下雨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冒雨继续前行得了。到了赵曲村,雨下的小了点,我也不敢停留,天时不早,须趁机迅速赶路,就一股脑儿往前直奔。到了张里村时,雨停了,我休息了片刻,继续前行。
张里村到襄陵镇那段路是土路,道路泥泞,不能骑只能推,推车更是难走,走不了多远淤泥就会把车轮塞住,需要用柴棒捅掉淤泥,才能继续转动,然而过不久又会塞住,遇到有水洼处还比较好走,到了泥路就艰难前行。就这样,走一走,捅一捅,再走一走,又捅一捅,推车捅车累的满头大汗,十多华里路,走了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才推到汾河滩,那里是沙土路,可以继续骑行,才轻松了不少。
过了汾河渡口,雨过天晴,太阳露出了笑脸,一路上衣服湿透,使劲蹬车骑行,不知什么时候把裤子屁股部位拧破了一块。本来有太阳应该戴草帽遮阳,可是裤子有漏洞遮羞要紧,无奈,我就把草帽背在后面,带子较长刚好遮住屁股。时值襄陵街上逢集,人非常多,有人笑我,一笑我大热天草帽不戴却背在后面,二笑我穿着一身湿衣服还推车上街。人们无知,让他们笑去吧,反正我自己心里清楚缘由,出了大街,我骑上车,一溜风儿骑到了家门口,此时太阳快要落山了,没想到买根竹子竟然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
第二天,我请了个木匠,把竹子锯成窄板,固定在车身上,钉好了地平板,一个小平车才算做成了。这下可好,再也不用用担子挑庄稼和其他东西了,小平车拉上几百斤也不费什么劲,以往用担子担上百八十斤就累得够呛,如果路途遥远,过百斤就很异常艰难。
记得解放后不久,我父亲到西山砍柴,一次刨了一个很大的柏木根,非常重,足足有六十多斤,用担子挑,需要两头扯平,那就需要另一边同样重量的柴火,合计一百三十多斤,再加上舍不得扔,就担回来了。几十里山路,父亲一路上不知道歇了多少次,回到家后扔下担子,躺在炕上,休息了好久好久,连饭也没力气吃,可把父亲累坏了!
父亲除了田地劳作就是读书写字,偶尔兴致上来,还会吟咏几句古诗词,然而对自己所受的苦楚,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只是为了家庭默默地付出,辛勤的操劳,他那清癯沧桑的身影,踽踽而行,执著而坚定,大爱无言,大音希声,想到此,不由得潸然泪下!如果那时有辆小平车,拉上该有多么轻快呀,父亲也不会受那份罪,看来运输工具的改进是多么的重要!
有了小平车,家里收秋打夏,拉这运那,就不再那么费劲了。可惜前几年一次意外,不意柴草着火,把小平车的车身给烧毁了,于是我把车脚子搭在了小铁车上,用来倒垃圾,又派上了用场。而那辆小平车,用了几十年,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使我难以忘怀!
记得七十年代末期,村里就有了三四轮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大型的卡车也相继出现,人们干活便捷多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多的现代化运输工具越来越多,以往那种用人扛背驮、挑担推车、牲畜驮拉的现象逐渐消失,永不复返!
(配图与本文无关)
2019.2.26福禛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