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正是战乱的时候,乱到什么程度呢?据描述,当时不仅仅是国家和国家在打仗,每个国家里面的诸侯大臣也在谋反,刺杀国王自己上位,最后连诸侯大臣的家仆都开始造反篡权。孔子,就是生于这个乱世中。
起初贵族出身的孔子,在事业上久久不能得志,因此回家开班教学(可能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成人教育机构),创建儒家学派。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论语》这部经典之作,就是总结孔子教学中的言语而成。
但是孔子对弟子还是有一定筛选的,三千弟子基本都是悟性在中上等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论语》如此之短,却几乎涵盖了儒家对于所有事物的见解。
现在我们小时候除了《三字经》,背过最多的可能就是《论语》了吧。随便什么人都能张口说上几句论语,什么“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但是真正理解的人真的不多?不信考考你。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可能所有溺爱孩子的父母们都会说,让孩子们能一直在自己身边才放心。但是孔子真的提倡只要父母健在就不能远游吗?那出国留学、工作就是不孝了吗?其实不是的,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
这句话真正表达的意思是:父母如果年迈在世,子女尽量不长期在外地。如果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及原因,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对于《论语》的误解其实还有很多,孔子背锅也是背了很久,是时候纠正一下了。如果你也对儒学、对孔子、对《论语》感兴趣,周六晚上18:30,以明读书会线上分享课,我们的明星讲师张博士带你重读论语,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