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平天下(1)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06:00 被阅读0次

恕:大治之法度


《大学》原文说:“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首先,这句话不是论述一个道理,而是叙述一种现状,即一个大治国家的民风,上行下效,君主孝敬自己的长辈、尊重自己的兄长,臣民都已孝顺为荣,争相效仿;君主重视抚恤鳏寡孤独,臣民皆方正,不背弃礼法。

朱熹解释说,君主的仁爱惠及境内的每一个臣民,人同此心,各得其所,故能天下太平。

其实,我们更多地应该从反向来理解,如果一国不治,何能侈谈拥有天下?

读到这段话,我就想起了《左氏春秋》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放任母亲武姜的偏心和弟弟叔段的骄纵,行欲擒故纵之计,最后把弟弟彻底赶出郑国,把母亲武姜迁出王宫,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庄公被孔丘立为失教的反面典型。

可是纵观周朝以后的历史,有几个君王能够做到孝悌,更多的是为了王位而父子反目、兄弟相仇。所以三代之治,只能成为儒家圣人们的梦呓。

其次,曾子说,这样的国君可以称得上君子,他有自己的治国的法度。这个法度是什么呢?

《大学》原文是这样说的:“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曾子在这里说的是帝王之道,后人把它扩展为君子之道,那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子所做的事情,让自己厌恶的,国君就不要对自己的臣民做同样的事;禁止臣民对自己做某些事,自己就不要对天子做同样的事;历史上有的君主做过的事,让你厌恶,你就不要再做同样的事,让后人来厌恶你;不希望以后的人做某些事,作为前人,你就不要去做。“左右”指的是诸侯之间,“交”,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处理,道理也是一样,都应该一视同仁,对己对人奉行一个标准。

这就是治国的法度,简而言之,就是恕道,推己及人。作为国君,行恕道,其实就是想民之所想,行民之所欲。

----《我读大学19》

相关文章

  • 2018-04-2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看汉霍光衰败有感

    《大学》讲, 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看似治国平天下最难,实则修身齐家也未必简单。 霍光算得上...

  • 读书笔记‖围城(6)

    理科出身的人当个把校长,不过是政治生涯的开始;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

  • 工作逻辑

    人间正道: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如果不致力...

  • 学习《心得》(十二)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易经》就是教你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儒学、道学和佛学本质上教人如何做好齐家...

  • 从范文正公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范文正公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人一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完整与统一,断非可以任意分割而处置。 古往今来...

  • 修身治国平天下之我见(第21天作业)

    人的一生如何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是什么?无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建立在修身...

  • 有“大格局”的家庭,会在这些方面先人一步,为子孙积德

    古人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有大才华的人,会以修身齐家为基础,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大理想。而一个普通人...

  • 做人要始于心终于心

    《礼记.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就得先修养品性。 1、心性可以磨炼...

  • 49章 治国平天下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子孙祭祀不辍。 善建者:善于建功立业的人。拔:超出、高出。“善建者不拔”,是说一个善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国平天下(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qa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