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了解我们都是从说话开始。但你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话时给对方的感觉。”
我们给别人的感觉,才是决定我们与人相处的关键因素。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其实:好感觉(好表达)=倾听+质感声音+分寸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麦拉宾法则:
沟通=55%肢体语言+38%语调+7%说话内容。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的沟通,55%要靠肢体语言或表情,38%要靠语调,而只有7%是靠说话内容。
而大部分人在平时生活中,完全做反了却不自知,甚至还会委屈:“我说的没有问题啊,他怎么就生气了?”
我对此深有感触。
我最近跟某几位家长接触比较多,跟他们接触越多,越不想听他们说话,因为听他们说话真的感觉很不好,听多了自己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们总是苦着脸或者一脸气愤,满腹牢骚,唉声叹气。面对这样状态的他们,听他们说得多了,我都有点烦,不要说他们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他们面对一个这样的孩子,而我要面对一群这样的孩子,所以,我自然能够理解他们的感受。但是我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和与别人沟通的方式。
每次我都硬着头皮耐着性子忍受他们不断地抱怨。安慰过他们以后,我也建议他们改变一下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不要总是抱怨或者重复某些讲了多次的话,否则孩子会听着烦,懒得听。孩子的态度不好,家长感觉自己不被尊重,肯定更生气。
所以,我建议家长,跟孩子沟通,除了要关注自己说话的内容,也要关注一下听者的感受,这样沟通的效果才好。
即使是跟孩子讲同样的道理,也不要翻来覆去总是说同样的话,可以换种方式来表达。
可是家长说他们文化水平低,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不知道该怎样跟孩子沟通。
我告诉他们:我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也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是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中。与时俱进,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跟不同的学生、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这样效果才比较好。
我建议家长要做学习型家长,推荐他们看一下教育方面的文章或者关注相关公众号,或者听书学习。可是家长忙时无暇学习,有空时却只想刷刷短视频消遣一下,根本就懒得学习。他们除了跟我抱怨孩子的诸多不是,说孩子不听话伤了自己的心,就是告诉我他们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也被孩子伤透了心,不想再管孩子了,请我多帮他们管教一下。
对于这样的家长,我很无语。
不说教育孩子也是家长应尽的责任,作为老师,即使我有心想教育好每个学生,但我也得有心也有力啊!面对一群青春期的后进生,想彻底转化他们谈何容易?!再说教育需要合力,不是光靠班主任个人或者学校教育单方面做工作就能完全教育好学生的。
唉,我为了学生整天忙得连自己的孩子都没空管教了……
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会站着不够尽心尽力的家长,也都存在着家庭教育方面这样那样的问题……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话送给某些学生,也要送给某些家长。
有感于近期跟某些学生家长的沟通,写于2020年7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