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吃两口就不吃了!”
“吃完这一碗就结束战斗!”
然而二十分钟后——“嗝!好撑!又吃多了!难受!下次一定少吃!”
可能很多人在减肥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强制命令自己不要再吃,但是停不下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截止节点,往往会忽略了节点继续进食。直到意识到之后,会反复懊悔。特别是吃撑了后才意识到的时候。
今天有些小小感触,关于吃,关于进食,关于控制好食量。
我们吃东西,是为了什么呢?我们需要怎样吃东西呢?吃,人人都会,但是却未必人人都能吃得舒坦、吃得爽。吃得越多就越爽?想想吃撑后的懊恼和难受;吃得越贵就越爽?想想瘪瘪的钱包和心疼的感觉。所以,我们到底怎么才能让自己吃得舒服、吃得开心呢?
基本步骤:先确认需求,再从两方面注意:食物要尽量少量多样,同时放慢速度去进食。
0、确认需求:
进食之前,先确认好需求。
吃的是正餐?零食?夜宵?
目的是解饱?解馋?解寂寞?
相信我,实际上大部分人(特别是需要减肥的人)都会理智的知道自己吃撑了是什么感觉、吃饱了是什么感觉、到底是否真正想吃这份食物。因此,保持住理性客观并明确内心真实的对食物的需求。这是基础。吃之前,确认好自己的需求,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
例如:
场景1:我即将吃一顿午饭,在上午经过了紧张充实的4小时工作,已经感觉到疲惫和饥肠辘辘,这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份足量且营养美味的午餐来帮自己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并且要能够助我坚持到下午下班。因此,一份荤素搭配、食材多样的足量套餐可能会是我的首选。
场景2:周末午后,闲极无聊,翻看一本小说或追追剧,觉得嘴巴空空好寂寞,很想有一份能够耐得住嚼磨的小零嘴来填充一下味蕾的空虚。这时候,可能选择一份鸭脖卤味或者薯片米花会比较合适。
等等。我不会在场景1里选择豆浆油条,也不会在场景2里选择蛋炒饭。这就是确认需求——我需要什么样的食物,我大概需要多少食物。确认好需求之后,最好的状态就是:吃多少准备多少。误差不要太大。准备太多,极容易吃多;准备太少,吃不满足会导致下一次的多吃多入,进而继续承担“吃撑”的难受。
1、少量多样:
如果目的是控制食量,可以尝试用小的容器盛放食物。每一小碟里所放的食物种类最好有所不同。一次多吃几样,每样都不要太多。
例如:
场景1:因为中午吃多了,晚饭我想少吃点,吃的清淡一些,但是最好保证营养和味道,避免吃完了之后不满足,夜里继续吃夜宵。这时候,我可以用小小的碟子或者小一点的饭碗分别备上:腐乳空心菜1小份、拌三丝1小份、排骨2-3块。米饭单独一碗,再配一份绿豆汤。这样荤素都有,冷热都有,干稀都有,食材多样、营养丰富。吃的时候,这碟夹一筷子,那碟夹一筷子,也不会太过单一。
在韩餐店或日本料理店常见到:上餐之前先上好几个小碟儿,有泡菜、萝卜丝、桔梗、明太鱼、拌豆芽、南瓜粥等赠送的小菜。看似每样都很少,如果每份都吃完了,也能把肚子垫个底儿。
场景2:晚饭后想吃点水果,家里存货有葡萄、猕猴桃、橘子,都想吃……这时候也好办,同样用小一点的容器,或者是带分格子的果盘,葡萄十来颗、猕猴桃半个、橘子半个,就足够了。分开盛放,然后慢慢享用。
嗯?剩下的怎么办?如果是整个的水果分割开了,那么其余的就给家属吧~
2、放慢速度:
进食的过程中,手和口都要放慢速度。这样有利于控制进食的量。
手:慢慢夹、慢慢取,同时动作稍微轻一点。这样的目的是,每次少拿些,慢拿些,能够适当延长用餐的时间,也能够让自己一下子吃的少一点。
口: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一粒葡萄,一口吞下去是吃掉,慢慢剥掉皮送入口中咀嚼完吐出核也是吃掉。同样是吃掉,前者的吃法一分钟吃一串,后者的吃法一分钟吃十颗而满足感却未必输得了前者。想想八戒吃人参果的片段。
此外,不要连续不停的吃,特别是吃水果、零食的时候。可以吃会儿站起来去倒杯水,取点纸巾,让嘴巴休息一下,也提醒自己一下:我确实还要继续吃吗?
每一份食物,都是来自自然的馈赠,我们花费了力气去挑选,花费了金钱去购买,那为什么不再让自己稍微慢下来一点点,多多细细的品味它呢?
让食物的价值发挥最大效用,不一定是吃得多多益善,可能让自己吃得舒服、吃得愉快更佳。而吃得舒服和愉快,一定不是以吃撑为结尾的。
享受食物,享受美味,要学会去吃。吃不光是用嘴巴,也要用心。一味的往嘴里塞,那不是吃,那是填鸭。让食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我们也要认真对待食物。它们发挥了最大效用,是它们款待了我们,也是我们认真对待了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