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一篇文章——《教你如何投资一天的“24小时”》,受到了小伙伴们的纷纷点赞,也被亲爱的简书主编采集到了首页专栏。对我来说,这是一件极具幸福感的事,因为能够将自己的点滴心路梳理后化为伙伴们前行路上的”灯塔“,为大家顺利通过”生活的暗礁“而增大成功的概率,所以我格外高兴!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1a1435320ff7c2f6.png)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内容是:如何高效的利用早起的3小时。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帮大家把一天的时间划为3个主题,每个主题8小时,分别属于:工作、休息和自己掌控的时间。其他两个“主题”我们以后再说,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自由掌控的时间”这个主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早起后的3小时,时间段为5:00~8:00。
首先,为了便于大家从内心中拥有早起的“内在驱动”,我先从生理和心理的研究上对早起做一个的理论补充吧。
从生理学角度通俗来解释:人类作为一个进化到21世纪的物种,从本质上是属于大自然的动物类,和飞禽走兽,鸡鸭猫狗等动物一样,都有着大自然物种进化的内在规律和基因习惯。祖先在没有电视、手机的时代,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稳定规律而生活,作为他们的子孙,我们从基因上继承了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569fb47a01a0dc70.jpg)
历史悠久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对人的“顺时而居”做了系统理论阐释,提出了春、夏、秋、冬四时应该怎样顺应时节养生保健。若更细分一点就是:提出了“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人体的脏腑器官有自己的“工作时间段”,什么时候该哪个器官“工作”,这都经过几千年的稳定进化所得来的。若违背时间久了,就会生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712bd0239c423d69.png)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存压力大了,所以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所以也有部分现代人就“莫名奇妙”的得了病。每当我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需要“治病捐钱”的文章时,我内心就很痛,心痛的是病人生病后的“痛苦治疗,任然袖手西去”,心痛的是病人家属的“倾家荡产,仍然失去亲人”,更心痛的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并没有在21世纪得到发扬和继承,人们在生存压力之下累垮身体,让这个本来拥有“强大自愈力”的身体再也无法自愈,于是终于有一天提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比如,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复旦大学教师于娟老师。于老师在患癌的痛苦治疗中,以自己作为实验蓝本,记下了一篇一篇“病中日记”,提醒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中在她的遗著《此生未完成》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我印象最为深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因为我家里是2代中医,所以我从小是背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医著作长大的,因此生命深处有着这样一种对健康的责任:因此在这里做一个中医方面的科普,希望大家也可以重视一下中医的知识)。
接着,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早起的好处做一个阐释。美国曾有一本蝉联图书榜许久的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过的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8715572769b79454.jpg)
斯科特以自己哈佛心理学博士的理论背景和几十年的行医治病的经验集结成书。提出一个“让生活变得美好”的“规矩”,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简概为4步:
1先苦后甜;
2承担责任;
3忠于事实;
4保持平衡。
在这里我们要用到的理论是第一个——先苦后甜。可能小伙伴们觉得这有什么啊,还得一个心理学博士费大半辈子去总结啊,我们的长辈们在从小的敦敦教诲中早就使得我们磨起耳朵茧子啦。对,你们说的没错,这就叫“大道至简”!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47ab992cfacc16f4.jpg)
它本隶属于心理学上的“延迟享乐效应”范畴。大家应该看过一个故事吧,解释说“为什么幼儿园里,最后吃蛋糕上面巧克力的小孩子更容易在今后的生活中取得成就”。
再举个小栗子吧:上次看《开讲啦》,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提到自己从20多岁开始写童话至今,每天早上都是4点钟起床工作到6点。他特别强调“早起工作”带给他这些年的好处:早上起床就把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完成了,在心理上就会感到无比放松。接下来的时光,就可以用来安排其他次要事情或者随意安排,所以他一天的生活就是遛遛狗,看看书,去公园林间拍拍景。他的朋友都觉得他很“闲”,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别人还在酣畅睡觉时,郑渊洁已经完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因此他的生活过得比别人更高效和舒心。
其次,为了梳理出我们自己每日”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一个管理时间的好工具——时间管理4象限。当然任何工具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还要配合其他工具来使用,例如:番茄工作法则、SMART目标管理法则。
“时间管理4现象”对于我们分辨日常事物的轻重缓急给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依据。换言之,可以帮我们从生活的一连串问题中找到:主要问题、次要问题。而鉴于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和知识储备有限,所以通常我们只要处理好“主要问题”就好,而其他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这便是: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接下来我们就按步骤梳理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列出自己近期和远期想要完成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ebd771feb0a37591.jpg)
2将所列出来的事情和问题经过“时间管理4象限”这个“漏斗”进行初步筛选;
3将每一个事情或者问题按照“SMART目标管理法则”作进一步筛选,具体为:量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每日小目标。
例如:我为了通过2个月后的基金从业考试,我把目标定为刷题。根据我的能力估计,为了保证通过率我至少需要熟练做题300道,平均到每天就是10道题,然后再按照我自己提炼的“艾宾浩斯遗忘复习法”再复习40道做过的题,总共50道题。(说到这,不知道有朋友对“艾宾浩斯遗忘复习法”感兴趣吗?这是一个对抗知识遗忘的好工具,帮助我通过了很多重要的考试。如果有小伙伴需要,请在后台留言。我会结合自己的使用经验来整理出“艾宾浩斯遗忘复习法”来尽快分享给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af923f383f8c59d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0eaf0b5415a1d7b5.jpg)
4然后在每天早起的3小时内,从“重要且不紧急”中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3件事,分别选取它们各自的当天量化目标来完成即可。
5在具体的3小时执行时,我们还要用到“番茄工作法”来辅助时间和精力的管理。早起后的3小时,总共有6个“番茄钟”。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脑的“锯齿效应”来科学的输入信息,使得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概率增大。通俗来讲就是:以半小时为一个“番茄钟”,工作25min后,休息5min,以此循环。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8a5641feb4c93cfd.jpeg)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本文是向大家重点阐述了“早睡早起“对身心的好处,着重希望大家建立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而实操方面则讲述了几个时间管理工具的综合使用,选取了它们各自的优点也使得互补了各自的缺点。大家可以按照上述流程操作,当然自己如果早有使用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工具,也可以添加或者替换到流程中去,更可以把我的流程提炼到你的时间管理知识体系中去。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_^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4a21312bd44257b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6656/bc9f51280848bdc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