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你是个不敢成功的人吗?》作者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直击人心。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满招损,谦受益”,这本是优秀品德的传承,没什么问题,可是传着传着,这句话却成为打击人心的“理论支撑了。”
比如,如果考试得了第二名,老师在发布成绩的时候会表扬:“XXX这次考试成绩很好,这是他努力学习的成果,提出表扬。希望你戒骄戒躁,下回取得更好成绩。”听了老师的表扬本来心里很得意,但是刚得意一半,马上一盆冷水浇头,哦!这成绩还不够好,不应该高兴。
回到家里,家长其实心里也高兴,也觉得脸上有光,但是看到孩子得意的样子,马上“理智”地说“别高兴过头了,你看XXX还在你前头呢!你还得努力!”
即使考了第一名,老师和家长们也有说的:
“你虽然在班里考了第一名,但还不能满足,想想在全校能排第几呀?全区呢?全市呢?”
“你这次虽然是第一名,你能保证下次也是第一名吗?”
balabala……
师长们总是好意,担心孩子得意忘形,从今以后不学习了,“常将有日思无日”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本没有错,可是能不能在孩子高兴几天后,真的不学习的时候再说?
总这样和孩子说话,留给孩子的习惯就是:刚取得一点儿成绩,还没等高兴呢,马上就反思自己“我做得还不够好”。根本享受不到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长久在这种氛围里生存,积累的是自我否定。
事实上,做事情的动力根本不在于鞭策,而在于经过努力获得成绩的满足、自豪,以及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的自我认同感。相反,做什么事都要找出不足,自我认知成了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到最好,只能体验挫败感,做事还有什么动力呢?
“成功,是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无数次经历的事情。”(丛非从)只要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是今天的成功。
经过多天的努力尝试,我终于掌握了CCtalk的用法,我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呢?
我在简书上写的文章看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为什么要偷偷地高兴呢?
每天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无论是哪方面的,都值得我们高兴、自豪。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大大方方享受成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