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4
1. 本卷书和历代志的作者都是以斯拉。第一段开头和历代志下最后一章遥相呼应。在以色列被掳70年后,神藉先知预言以色列归回的日子到了。以色列被掳归回一共分三次。第一次是所罗巴伯带领(1-6章),他的任务是重建圣殿。第二次是文士以斯拉带领(7-10章),他的责任是重整民心,把律法刻在百姓的心版上。第三次是酒政尼希米带领,任务是重建城墙。三次归回的共同点:都是上帝激动波斯王下诏,都是在耶路撒冷做成的一次重要的信仰复兴,都是虎头蛇尾,结局都不太好。
2. 被掳归回的意义:
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后过着没有自由非常可怜的日子,但神依然兴起像但以理、以西结等一些伟大的先知引导他的百姓,让他们在被掳长达70年的时间里仍然看到归回的希望。耶利米书25:11记载“这地必全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侍巴比伦王七十年。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以色列人一直想着先知的话,盼望回归。当然不是所有百姓都有这种盼望,第一次归回的只有五万人,在被掳的人中,只是少数。归回的过程也充满了很多艰难拦阻。
如果把出埃及看作是救恩,被掳归回就可以看成是成圣的过程。重生的人多,成圣的人少。重生易,成圣难。我们白白得到救恩后,却不能每天每刻活在平安喜乐中,因为我们常常被世界上的事情所掳走。从长远看,我们在世就是被掳的状态,天国才是我们永远的归回。短期看,我们聚会,读经,祷告,灵修的时刻就是归回,我们亲近神时就有短暂的平安喜乐,回到世上,又很快被世上的忧愁情欲所捆绑。
经过70年的漫长岁月,被掳的第一代人已经八九十岁,甚至很多人已经入土。大部分人都是第二三代人,他们在被掳之地已经有一定生活基础,而他们甘愿放弃现在的一切,回到荒凉的犹大国,一切从头开始,这不是人甘愿做的。是神动君王和犹大人的心,才做成了此事。神是守约,信实的神,神的旨意无人拦阻。
3. 波斯王居鲁士,不像之前的巴比伦王,后者对以色列人采取高压强暴的政策,而居鲁士王采取的是怀柔政策。我们不要看居鲁士的诏书称耶和华为天上的神,而且下令让以色列人回国重建圣殿,而认为居鲁士已经归向耶和华。实际上他是一个多神论者。他可能听说过以赛亚书在150年前就提到了他的名字,而为此惊讶。“我耶和华所膏的居鲁士,我搀扶他的右手,使列国降服在他面前”(赛45:1)。我们对待政客的信仰不要那么单纯看待,否则很容易被他们的假象迷惑。居鲁士虽然不是真的信仰上帝,但神能一样激动他的心,使他下诏命以色列人归回。激动就是“兴起,搅动”。这真是“王的心在耶和华的手中,如垄沟的水,随意流转”(箴言21:1).
4. A. 5节只提到了2个支派,犹大和便雅悯,归回的只是南国的少部分人,北国没有。虽然人少,但重建圣殿的各个职分的人都有,包括了族长、祭司、利未和百姓。建立教会也是如此,不一定有很多人,但要有各样属灵的全备恩赐,教会才能复兴。
B. 6节“他们四围的人就拿银器、金子、财物、牲畜、珍宝帮助他们”,有人说四围的人指的是外邦人,有人说指的是没有归回的以色列人,有人对他们持赞扬态度,认为他们虽然没有归回,还是为重建圣殿献了一份心意。笔者认为四围的人指的是没有归回的以色列人。这里呼应了诏书的内容:本章4节提到“凡剩下的人,无论寄居何处,那地的人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这些人明白神的心意,却不愿归回,就像是现在有些人不愿去聚会,奉献点金钱,神的心就会满足了吗?对于那些归回的人,他们在天国的奖赏是更大的。
C. 8节记载了两个忠心的人,一个是外邦人米提立达,一个是犹大的首领设巴萨。设巴萨最好是描述为一位首领或统治者(NEB)而不是王子,因为在希伯来文中并没有皇家子孙的含义。有关他的身分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设巴萨是所罗巴伯的第二个名字,常用在与执政当局交涉的官方场合(参其他人的重新命名的例子:王下二十四17;但一7)。还有人认为设巴萨与所罗巴伯可能是整个返乡计划中两位官方和非官方的领袖。不过,无论哪种看法都有其困难之处。《丁道尔注释》。
圣殿的器皿经过70年的流亡都没有丢失,完好无损的被带回耶路撒冷,试想中国的圆明园有多少被掠夺的宝物能完璧归赵?圣经在这里详细记录了归回器皿的数目也有灵意。这些器皿是被神分别为圣的圣殿器皿,在神眼里看为宝贵,一件也不能丢失。我们也是神的器皿,器皿在圣殿才能显出它的功用。一方面,我们应当归回教会,摆在自己应有的位置服侍忠心神。牧者应该像设巴萨一样看管好神的器皿。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认识到自己荣耀尊贵的身份,神连没有生命的器皿都如此看顾,他岂能不爱惜我们呢?“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太10:29-31)
执笔人:陈立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