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暑假回老家住了好几天,和婶子聊天,无意间听说屋后的荷花沟里竟然也有了福寿螺。那种产的卵是红色的螺,在河的堤岸的茭白叶,短的矮的木桩上可以看到那种红色的卵,看着就感觉瘆人。据说这也是福寿螺为了保护其后代的一种方式,也是为了警示其他物种,离我远点离我远点。很多有毒的物种,诸如南美的箭毒蛙之类,都是五彩斑斓的,看着醒目,其实也是为了提醒别人,我是有毒的,别靠近我!
原来的荷花沟是死河沟,它的水源完全依靠老天爷,下雨了水会涨满,连着不下雨水位就会下降到只有十几厘米,尤其是连着几年没有疏浚的话,鱼儿只能躲在水草多的地方生存。如果下大雨,水面涌出河床,直接会漫上农村的场地。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阵下雨,水都到了农民家里,淹没村民家里的土灶。等水退去时,竟然在灶膛里抓到乌鱼!
前几年农村开始大力疏浚,让村里所有的河流都贯通,连上外面的通潮水河流,离开黄浦江最近的那就是大治河了。如果我有幸往屋后的河里扔一个漂流瓶,应该可以在黄浦江发现,也可能过了很多年以后会在太平洋的某个角落发现。
或许就是因为原来的死水河连通了外面的河流,外来物种顺着潮水也来到这宁静的水面,就在你生活的地方,屋前屋后。福寿螺就是这样来的吧,或许以前早就来了,但是囿于水流不畅看不到它们的存在,如今就在眼皮底下,看到了那红色的卵才发现它离开我们很近。
以前家家户户养着鸭子,荷花沟里也不例外。据说旱地莲子草也是入侵物种,可在荷花沟里没有优势,嫩头会被鸭子吃了去。如果有鸭子在,福寿螺在幼年期是不是也会被鸭子扎猛子吃了去?也就不会有那红色的卵在人们眼前看着恶心?可河面上原来那种成群结队鸭子游行的场面不再,水面上太过冷清,只有一阵逢吹过起的涟漪。
听婶子的语气,因为福寿螺都被宣传有毒,连河水都不敢碰,感觉后屋的河成了毒水祸水的感觉。其实这个大可不必,福寿螺原来是可以吃的,只是肉的滋味不去本地中华圆螺鲜嫩故而被弃之野外泛滥成灾了。假设它们和小龙虾一样美味,哪有如今的局面?
城市的河道里都有福寿螺出没,春日里又在河岸边都能看到那一滩滩红色的恶心之物,好在飞过的白鹭似乎对它们感兴趣,时不时啄几下,在饥饿的时候也不失为一顿美餐。前几年还看到不少,或许正是在白鹭苍鹭的协助下,福寿螺不成气候,岸边也看不到那么多的红色。能控制就好!不知道老家那些河里是不是也能吸引白鹭来,好像应该也有。有时偶尔打开北窗,还是能看到白鹭在岸边觅食,也可以看到它们从河面掠过……
希望明年春天,可以蹲在河岸边钓鱼,可以听河水潺潺。
2024.9.11
沪上 青埂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