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民国之张爱玲—一朵遗世绽放的莲

民国之张爱玲—一朵遗世绽放的莲

作者: 荆棘紫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20:26 被阅读15次
    民国之张爱玲—一朵遗世绽放的莲

    文/流上云间      图/网络

    01

    这几天我在读《张爱玲传》,今天终于读完,合上这本书,唏嘘不已,独自静静坐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

    闭上眼,脑海里总是会出现那个遗世独立,穿着绣花旗袍,眼里隔着淡淡水雾的女子。

    她的一生经历过璀璨的辉煌,身边有过人来人往万人追捧的热闹,也受尽了漂泊流离寂寞孤独之苦。但也唯有她,这个在滚滚红尘中孤芳自赏临水照花的女子,才能同时承受住繁华热闹以及繁华落尽的孤寂沧桑。这两种决然相反的状态,便构成了张爱玲的一生。

    她性格里薄凉淡漠的一部分我们从她的童年就可以瞥见端倪。张爱玲是没有童年的,她的起步就是少女,《张爱玲传》里这样写道。她出身于一个民国时期的名门贵族。她家世显赫,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的孙女。

    但她的童年是寂寞的,不幸的。显赫的家世,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快乐,反而成了她一生想要逃离的桎梏。父亲张廷重是一个老派的贵族纨绔子弟,骨子里仍然承袭着清末流下来的陋习。而母亲黄素琼则是受过西式教育的新时代女性。从两人的截然相反的性格便可预见,他们的结合注定是一个错误。果然,婚后,他们争吵不断,让年幼的张爱玲惊恐不已。 父亲不务正业,抽鸦片,嫖娼养姨太太的行为让母亲彻底绝望。于是,她毅然决然抛下两个年幼的儿女,远赴国外留学。

    童年的张爱玲,父亲是严苛的,母亲是淡薄的。她从来没有感受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家对她而言,是一座充满冰冷和绝望气息的坟墓,她曾无数次也想像母亲一样远远的逃离这个家。

    02

    而她的少女时代,亦是孤独而又苦闷的。她性格偏安静,不善交际。与周围的环境和同龄人显得格格不入。女同学们来这所贵族学校都是为了将来有机会成为达官贵人富太太,而张爱玲却是极其厌恶这种行为的。

    在这个时候,她的文学天赋已经开始初初彰显,她写的文章多次在学校报社上发表,引得老师大加赞扬,同学们争相传阅。

    文学是一盏夜里的明灯,成为了张爱玲当时唯一的慰藉。她一头扎进文学的长河,笔耕不缀,把一颗柔软多情的心化作笔尖潺潺的文字。

    成年后的她,以第一本散文集《传奇》打响了文坛的第一炮。后来更是以陆续发表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迅速站稳上海文坛,引起一股狂热的"张爱玲热"。

    这大概是张爱玲创作最鼎盛的时期和人生最繁华璀璨的时候了。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迅速照亮了上海文坛。

    民国之张爱玲—一朵遗世绽放的莲

    03

    她笔下的爱情大多缠绵悱恻,令人读完为之动容。她创作的《十八春》,后来的《半生缘》是它的修改版。当时她用的笔名是梁京,这部作品一发表便轰动一时,引起阔太太小姐们的争相传阅。当时一个阔太太读后把桌子一拍,气愤的站起来就扬言要去打梁京,说完,她随后又转身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梁京怎么把曼祯(小说女主角)的命运写的这样苦。我都不知道她该怎么继续活下去。"

    原来,这位阔太太之所以会这样过激的行为完全是因为被小说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情节深深打动,无法自拔。由此可见,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有多么缠绵凄怆。

    她那时还不知道自己的爱情也会如曼祯一样以悲怆凄婉的结局收尾。

    胡兰成的出现,使这个绝世孤立的一代才女"低到尘埃里,却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他们因文字结识,两人常在一起谈论诗词文学,张与他在一起心底是欢喜的,日子是轻盈的。

    可怎知他却是个生性轻佻多情之人。张对他倾心以待,全心全意的尊他,爱他,支持他。但换来了什么呢?胡兰成在与她交往时同时还跟别的女人有密切往来。他们结婚时,胡曾对张许下现世安稳的诺言。却在结婚后夜夜流连花场,先是护士小周,后是斯家小娘。张要求胡做出选择,但胡竟不肯,只是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

    这是怎样的一个男人啊,竟能对自己的妻子说出这样的话。他不但没有给张现世安稳,反而亲手打碎了张的一颗真心。

    当张给胡写信说我只是萎谢了时心底该是何等的悲恸绝望。一朵在爱情枝头小心翼翼绽放的花在冷风中彻底枯萎了。

    分开后,张仍然给在逃亡途中囊中窘迫的胡寄了长达一年的生活费,直到后来胡的情况渐渐好转,张才停止了接济。

    04

    心灰意冷的张于1955年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爱情再一次悄然降临,在这里她遇见了赖雅先生。两人相互倾慕,终于赖雅向张求婚了,但却要求她打掉他们的孩子,而当时的张已经三十余岁,这也许是她最后一次做母亲的机会。但张考虑到赖雅的心情和自身的经济情况,最终决定打掉孩子。

    赖雅与张结婚的时候65岁,而张36岁。赖雅年老体衰,经济也日渐拮据。中风后,他生活不能自理,张一直精心照顾,不离不弃。此外,她还要每日努力写稿,以维持两人的生计。那时,她早已不复当年辉煌,日子过得甚是艰难,却从没想过离开赖雅,而是自始至终做到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直到赖雅辞世。如果说胡带给她的是如烟花般喧嚣热烈的爱情,那么赖雅给她的便是烟花散尽的宁静与真实。

    那个骄傲的她在感情面前却始终有着至高的忠诚与责任感。她的两段婚姻,无论是对胡还是赖雅,她都可以说是做到仁至义尽,无愧于心了。

    世人对张的评价里有薄凉二字,可我认为她的淡漠,离群索居,不喜交际,不易亲近皆是她的保护色。而骨子里其实是一个至情至深之人。这一点从她两段婚姻的态度就可以窥见一二。

    民国之张爱玲—一朵遗世绽放的莲

    05

    赖雅走后,张就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她本就不擅交际,晚年更是鲜与人打交道,整日闷在房里读书写稿。

    甚至为了不受外界打扰,很久才去收一次信件,隐藏自己的地址。甚至连最亲密的姑姑张茂渊也无从得知她的住址。朋友们对此都颇有抱怨。

    可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坚守自我的人呐,她的心里有另一方幽静天地,在那里她悠然读书写字思考创作。那个小世界里只有她,只有最真实的张爱玲。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和意志观念。

    对于描写她与世长辞的那一幕,我是忍着怜惜哀痛读完的。1995 年9月8日,张爱玲谢世于美国洛杉矶寓所,死后七天才被发现。还是房东家的女儿好几天没看见她了,给她的好友林式同打电话才赫然发现她已安然离世。她死的时候,就躺在屋子里的一张简易行军床上,身上没有盖东西,瘦骨嶙峋。房间里堆满了手稿,国内寄来的一些报刊和很多的一次性用品。屋子里没有什么家具,甚至都没有一张书桌,她平时就在伏在一摞纸盒上写字。

    一代才女就此陨落,从此世间再无张爱玲。多么令人心痛啊,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美好雅致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创作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啊,可晚年身边却无一人陪伴,只落得孤独离世的结局。

    她是民国缓缓流淌的河边一朵遗世而独立的莲,也是躺在湿润水草下一颗寂寞而沉寂的孤石。

    她的倾世才情,她的凉薄寂寞,她的深情仁义,她对爱情飞蛾扑火的热烈,黯然神伤的转身,相濡以沫的坚守,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她是人间传奇,是一代瑰宝,是民国之璀璨,即使她的芳魂已随着历史的疾风远去,但她的作品,她的灵魂散发的香气将永流于世,世世代代影响着后人。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之张爱玲—一朵遗世绽放的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dw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