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剧 情 缘
竹林深处
今年元月22日的晚上,我与女儿在话剧院的小剧场里看了一场话剧,小剧场里一色大红色的软席,放着空调 很温暖,不多的数排座椅座无虚席,能容纳130个人,剧情演绎的是当代人的心里活动、困惑及人生茫然的价值观……
话剧情缘我对于话剧最深刻的记忆还停留在数年前,隐约记得小时候的一次看话剧 已是多年前事情了;至今对剧情仍记忆犹新,观看的是张学良、杨虎城挟持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
那时年龄尚小,还在读小学,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夏日黄昏的徬晚时分,我放学后正在家里写着作业,蜂窝煤的炉子上还熬着一锅我为家人做的稀饭;楼梯间传来了有力的脚步声,那节奏一听就知是老爸下班回来了,他在厨房边洗手便问:“作业完成的怎么样了啊”?我说还有一篇作文就写完了,“好!抓紧写”老爸边说边用饭勺搂着底儿 转圈儿搅着钢精锅里的稀饭,待会儿你妈下班了,晚饭后我们一起去~“看电影”,没等老爸讲完,我已抢先说了出来,老爸神秘的一笑,驽着嘴、伸出右手的食指在竖在嘴边比了个一说到:“没猜对哦”!
要知道 那个年代的电影对我们来说就像家常便饭;隔三差五的 相邻的各单位的家属院里经常轮流放映露天的胶片电影,你家放了我家放,还不重样儿;题材大多是战争片儿,反特片儿,故事片儿,儿童片儿等等,每每的若是那家单位演电影,我们放学后就搬了小椅子小凳子早早的在银幕前占了座位,有的小伙伴还把作业带到了操场,边写作业边占座位……
老妈下班了,老爸也做好了菜,一家人围着饭桌,老爸对老妈讲晚饭后我们去话剧团看话剧,“哪来的票啊”?老妈问,“战友送的,是他们团首场演出~西安事变”老爸说到,“好啊!好久没看话剧了”“是啊!”;他们一问一答的说着;
饭后,一家人骑着自行车,老爸的自行车后座儿上带着手里拿着写了一半儿作文的我,一家人直奔话剧团……
那个年代的剧场,电影院还没有空调,每到夏季的防暑降温都是采用抽取地道的冷空气来降温……
记得当时的话剧团都是正规的大剧院,不像现在有小剧场;舞台上二三十米宽的镶黄边的紫红色超大金丝绒大幕布在一排排数十个一组的十多米高的大射灯的投射下光影如瀑、富丽堂皇;人字形的大舞台宛如一顶巨大的帽子戴在幕帘之上,剧院里的阶梯座位分三大部分,四个走廊,中间可坐20人,两边各10人,整体上前后又分3大部分,中间20排,前后也有4个过道,台下的整个大剧院就宛如一个巨大的9宫格,容纳的人数可想而知了……
我们的座位离舞台不远,比较靠前一些,在距开演还有30分钟的时间里,我在座位上飞速的写完了作文……
演出开始了!剧场里的灯光暗淡了下来,人们的喧嚣声也停止了,记得舞台上的第一幕是:色彩斑斓的声光电中一群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们,携家带口似难民般,在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由远而近的乐曲声中 及话外音918事件的告白声中伴着枪响声走远了,一群国军将士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指导下无精打采的经过……
接下来的几场过后,高潮部分就是兵揀了,舞台上枪声大作,忽明忽暗,烟雾缭绕中 正在西安临潼温泉享受的蒋介石在睡梦中突然被惊醒,慌忙中身着睡衣披着被子、光着脚、狼狈不堪的推开后窗逃往骊山,台下观看的我犹如身临其境,并时不时地被一股股的火药味、黄浓烟及白色的二氧化碳气体熏呛得睁不开眼睛……
儿时观看的话剧《西安事变》是记忆深处是最为深刻的事件之一了……
在中学时期,学校组织学生们也观看过数场话剧,印象中还有一部叫《救救她》的话剧,反映的是“四人帮”时期迷茫的青年人的人生轨迹……
多年前我去北京时,有幸观看了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老舍先生的《茶馆》,剧场外一票难求,剧场里座无虚席,人艺著名的老戏骨们及濮存昕等一部分著名表演艺术家们的深刻演绎、精湛的演技 深层次的诠释了剧中不同人物间丰富的个性色彩与深刻内涵;真可谓是一场话剧的饕餮盛宴……
时代在进步,可人们对于话剧的喜爱一点也不次于电影啊!
话剧情缘
网友评论